85.,科考(1 / 2)
老徐家分家之后,徐老爷子看谁都是黑着脸,对大儿子更是非打即骂,让徐老大苦不堪言。
不过也不是没好处,徐老大的长子和儿媳总算有了一间像样的屋子,其他孩子也有了各自的房间,可以说,徐老大就算再生几个也没问题。
只是人少了之后,活儿明显就多了,家里家外都一样。
徐老太太还是端着老太太的谱儿,家里的事情都是徐老大的媳妇儿还有孙媳妇儿做的。
徐老大的媳妇儿也不想太过苛待儿媳妇儿,毕竟木已成舟,她也要考虑把儿媳妇儿身体弄坏了,怎么生孩子这个问题。
两人成亲也有一年多了,但是肚子就是不见动静。
看着媳妇儿瘦弱的样子,不去问大夫也知道是身体不好的原因。
再加上来到这个家之后,家里还往死里用她,身体自然更差了。
为了这个儿媳妇,长子已经跟她离心了。
她也没办法,家里穷,好不容易才换来一个儿媳妇儿,要是弄死了,上哪儿再换一个儿媳妇儿给长子?
她虽然还有一个女儿,但是她也还有一个儿子啊。
难道二儿子就不娶媳妇儿了?
所以她现在也不敢再苛待儿媳了,弄死了她,长子很难再娶媳妇儿了。
现在让她更难过的是,几个叔叔都分出去了,这就意味着家里肯定要出一个男人去当兵。
徐老大是不可能的,他已经放话了,让长子或者老二去。
可老二的年龄没到,大概率是长子去。
这么一来,她就更加不敢再苛待这个儿媳妇了,万一长子真的要上战场,好歹家里也要留一个后吧!
所以,家里的事情,现在基本上还是徐老大的儿媳妇儿做的多。
作为家里的大儿媳,她还真心没这么操劳过,心里郁闷不已。
但是徐老三和徐老四的日子也没那么好过。
现在两家人挤在祠堂,锅碗瓢盆那是什么都没有,更别说农具了。
虽然在徐老二那里放了一点钱,可家里需要用钱的地方也多。
要不是衣服被褥什么的带出来了,他们日子更难!
和乞丐,估计也差不多。
徐老二自己日子也不好过,自然不可能帮两个兄弟太多。
不过他们三兄弟感情还不错,徐老三和徐老四合力买了一套农具,两家人一起用。
然后帮着徐老二把他那两亩地弄好,又借徐老二的牛,自己开了两亩地,实际上就是一家一亩地。
地很少,但是也能过日子,毕竟不需要交税。
徐老三他们也没办法,他们是新开的荒地,费时费力,徐老二的牛,冬天也没好好休息过,现在能帮他们开两亩地已经很不容易了。
不过两人打算之后慢慢再开两亩地出来,说不定还能种上一季粮食。
两家人还在祠堂后面开了几分菜地,不大,但是够吃。
而且现在开春了,地里也有野菜可以吃。
两家人现在只有一个瓦罐可以煮糊糊。
碗是永竹筒自己做的,筷子也是自己用树枝做的,连家里的盐都是徐老二送的,可以说是一穷二白。
一家人明明住在一个村子里,但是却都当做对方不存在,这让村子里的说闲话的人不少,不过基本上都是针对徐老爷子的。
毕竟,大家都知道,以徐老爷子的个性,分家不是那么容易的,肯定是家里又出了丑事,被两个儿子拿捏住了,所以才不得不分家。
而且在这里生活,除非实在过不下去了,否则愿意分家的,还真心没几个。
要知道,分几家就要出几个人去当兵,谁家愿意啊。
可现在老徐家做到了。
几个儿子,宁可一家出一个人去当兵,也要分家。
可见徐老爷子有多过分。
这让徐老爷子的脸,又黑了几分。
去年年景不好,导致今年在田里耗费的时间和力气都要多很多。
连徐正清都不打算卖嫩玉米了,打算弄些玉米粉出来藏着,玉米地里还插种了一些土豆,有备无患。
除了粮食带来的危机感,战争的影响也显现出来。
征兵令下来了,不过没到河中村那边,倒是临边城附近的村子,甚至临边城内都被征走不少男丁。
这让整个临边城在萧条的同时,也显得有些人心惶惶。
在这种情况下,徐正清决定,参加秀才科考,原本打算拖两年的,毕竟她年纪不大,木秀于林太久不好。
可是现在,徐正清不得不提前了,她担心万一有什么变故,她来不及考了,童生和秀才的差距还是相当大的。
在得知徐正清的想法之后,二妹很是郁闷。
原本冬天的时候,徐正清让她参加童生试,可是她没什么把握,所以没参加,现在倒是有一种紧迫感了。
跟童生试不一样,秀才科考是在开春考的,就在农忙之后的一个月。到时候天气正好,也不会太热,气温很舒适。
由此可见,考秀才的待遇就是好一些。
不过这也意味着,徐正清没多少时间准备了。
徐正清倒是表现得很自然,颇有一种游刃有余的感觉。
但是大丫却很紧张,甚至搬去跟大妹一起睡了。
吴婆婆死后,屋子就让大妹睡了,她一个人带着小七,免得影响二妹读书。
现在大丫也跑去跟大妹作伴了,正好可以帮着一起照顾小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