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夜照亮了夜(2 / 2)
陈恒正在棚内皱眉思索,黄维中已经带着几名官吏来到城外。他来的动静小,没惊动到其他人。
黄维中先在远处打量一眼,见到灾民们分成两排,领衣服的领衣服、端粥的端粥。哪怕一时没轮到的人,也三五成群的交头接耳。见到这些流民,神情都比昔日放松。
他心中也在暗暗吃惊,难道写出《治安疏》的陈家小子,真有化腐朽为神奇的本事?
黄维中没做多想,他的第一站就先到粥铺内,检查着白米粥的稠度。韦应宏让他负责管控城内的粮仓、义仓,就是把粥跟他头顶的乌纱帽绑在一处。
见到白米粥没问题,他点点头,这才来到大棚内。陈恒早就注意到他的动静,因
是两人第一次碰面,陈恒也拿捏不住谈话的度,只喊过一声‘大人’,就垂手站在一侧。
黄维中却没他当外人,只笑着拍拍陈恒原先的木凳,笑道: “坐,不用跟老夫见
外。
见知州不是虚词,陈恒也就挺着身子坐回原位。
两人三言两语交流着近况,一个说着城内的储量充足,一个说着过冬的衣物已经充足。好消息一分享,脸上都忍不住浮起笑容。
“我听林大人说,你九月就给他写信,指明旱情严重的情况。”黄维中不吝啬自己的夸奖, "此事你做的很不错,要不是你,如今府里不知道要弄出多少慌乱。"
陈恒不敢居功,只把功劳推给知府的明言善谏上。
见陈恒脸上确实没有居功自傲的神色,黄维中心中对他的评价又高上一些。不过他倒没表露出来,只是把话题转至即将入城的老弱妇孺身上。
“你对她们进城之事,可有什么安排、想法?”
陈恒听完,瞧着黄维中平易近人的模样,也稍稍放开胆子,道: “既然已经准备好给老弱妇孺发钱、入城。我们不如把这事,办的再热闹点。"
“热闹?!”黄维中是山东人,骨子里有对规矩的重视和维护,他虽没开口反对,心中还是有些反感这个词。
陈恒也不是无的放矢,他坦言道: “大人,如今流民虽然放下些戒心。可大多数人,还是受惊的兔子,容易一惊一乍。你看城门开了半日,来往城中的流民还是寥寥无几。”
“他们无非是担心,扬州人看不起自己。府衙这边,把他们当成过路的蝗虫,视之累赘。真要安其心,不如拿些银子来,现场发给她们。
一是做给流民们看,二是树立府衙的信用。以后再征召民夫,安排他们做事,也容易取信于人。”
黄维中一听,就反应过来,笑道: “你这是要学商鞅的立木赏金啊。”明白陈恒的想法后,他当即变了口风, “那你觉得拿多少合适?”
“不用多,三五千两就够了。”陈恒知道,这种事只要弄个噱头就行。真要弄个一、二万两,放在城外还会扰乱秩序。
凡事不用太过,只要让流民们看见府衙的诚意即可。“还有吗?”黄维中已经被陈恒引起沟通的欲望,索性直接问着。
“城内的粥铺,可有给她们准备?”陈恒开口问,这人都进城了,没道理还每天出城来打粥的。
“有。”黄维中点点头,坦言道: “本官准备在流民跟城里的百姓中各招一半,专门负责在各个街坊处,给流民们送食。
如此又能解决一些流民的就业,真是最好不过。陈恒点点头,而且有附近的街坊邻居看着,也能少了些浑水摸鱼之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