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八回 朝廷再次重审案 崔家父子被处死(2 / 2)
那吏部左侍郎徐老爷的心中也早有了数,实际上在背地里也早已经,向皇上提出了他个人的建议,准备要拔擢重用文安县令袁耀文。因为经过实践证明,这位袁县令是个好官,他不光效力朝廷,清正廉洁,忠心报国,而且还处处替百姓着想,当官能为民作主,其才华又不浪得虚名。他就像寒花晚节永葆青春,其实这就叫山河易改,秉性难移!然而,当今圣上念他办事认真,尤其是在文安这些年,当官务实,除弊惩恶,兴修水利,发展农业。诸如这些都是难得可贵的,所以竟使万岁龙心欢喜,于是就传旨要召他进京,准备加官进爵另外任用!那就是要调他,前往湖南郴州去任职,则从一名七品县令,直接擢拔为正五品,这回可说是连升两级。换而言之,就是由文安县令,一次晋升为郴州知府,然而,又让吏部左侍郞徐溥再次领旨,亲自到文安县去传达皇王圣谕,宣称当今天子要亲自面见,这位七品县令袁耀文!后人有诗曰:
勤政清廉不谋私,百姓眼睛看得清。
当官做事很公正,一心只为老百姓。
朝廷提拔要重用,水落石出理自明。
却说,吏部左侍郞徐溥这次去文安,如果算上那次巡视江南,在回京时路过文安,可说这次就为第三次了。他虽然已年近花甲,但还胸怀若谷,壮志不已!他对于皇上忠心耿耿!为国家、为人民,是兢兢业业,一丝不苟。他领了皇王圣旨,便带着一干随从,又一次到了文安县。当时就宣读了圣旨,就只给了两天时间,让袁大人先作好准备,然后要与他一块进京面圣!从明里讲,又说是进京去吏部述职!实际上,则是皇上要见袁县令,要让他到吏部领凭,然后便去郴州上任。
众所周知,那郴州本属湖管辖,地处三湘大地之南,那里历史上都是蛮夷地区,又被称为不毛之地!当今皇上虽然知道,这位文安县令袁耀文,有能力、有闯劲、有开拓精神!但是他人还是年轻,万岁爷还有点不放心。所以在他上任之前,皇上还要亲自接见他,并对他当面做以安排和交待!可是谁都不清楚当今皇上,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也就是说,他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其实,对此大家也都在猜测。尤其是袁耀文更是心中不安!因为皇上指名要见他,实际上也是要对他一次大考,万岁对他究竟有啥交待和觊觎,如今他袁耀文则是一字不知。反正其他人也都听从圣上的旨意,所以这事情就按照徐大人,事先与皇上商量过的办法执行!人们常说:“得道多助人心向,失道寡助众叛离!”可说在这一问题上,当今皇上也是做了一件明白事。
大家都知道,这位七品县令袁耀文,他是一不贪赃,二不枉法,本是一位为民做事的好官,黎民百姓都很拥护他!现在文安县的人一听说他要走,有很多人则是想不通,对他都是依依不舍不想让他走,可谁也没有办法能挽留住他。因为是朝廷要调他走,当今皇上又下了圣旨,可谁也不敢违抗!下边庶民百姓就是不同意,那又能怎么样?还不是枉然!可说这对于文安县来讲,平民百姓觉得是一重大损失。但是要反过来说,这对于袁老爷本人,却是一件极大的好事,因为他是被朝廷提升擢用了,下边的人对他好就应该,祝贺他、支持他、欢送他,为他高兴才是。其实,文安县的黎民百姓虽然穷,但是他们的心底都很善良,而且都十分拥护和信任袁老爷,这一次也让大家亲眼目睹,及切身感受到了自己的,这位父母官的恩德与作为。
前面说过,因为这几年,袁大人自从上任以来他都在为,文安县人民办实事、办好事,就正如人们常讲的那句话,“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而这位袁大人是真的做到了。所以文安县的老百姓就把他,这位父母官早当成了亲人,他要走了以后下一次,文安县可能就再也遇不到,像他这样的勤奋为民,一心扑在事业上,处处替百姓所想的好官了。那怕朝廷就是再派人来,接替他的县令职位,但是还真不知道能是个啥样子?所以,下面的平民百姓都舍不得让他走而非常留恋。
有句话叫没有不散的筵席,人们经过一番思考后大家也都明白了,当差不自由的一句话,这几年由于袁大人,始终不渝地克已奉公,艰苦奋斗,清正廉洁,他既不趋炎附势,又不贪图荣华。就说目前他进京一事,明知道要被加冠晋爵和荣升高官,说实话他也是很不容易,所以,人们才都有一种同情心,众人也都非常怜悯为他着想。岂不知,下面的平民百姓都在心说,如果我们要向着他,就应该理解他、支持他、要为他庆幸,为他祝贺,为他送行才是!所以人们也都想通了,这就叫:
山中竹子根连根,清官与民心贴心;
做事总替百姓想,离任之时不愿分。
又一首曰:
成绩来源勤政,威信在于廉洁;
袁大人受拥戴,皆是自己努力。
却说吏部左侍郎徐溥就只给了县令袁耀文,两天的时间让他准备好了,就得同自已一块儿进京!其中就包括烦杂事务交接,及一些阐后问题的安排,则就没有给这位七品县令,留下更多的时间做处理。大家都清楚,袁老爷和他表弟曹旺来时,两人都是只背了个行里卷,除了包袱里裹有几件替换衣服外,别的就没有带什东西,而袁大人在这里当了三年知县,这回走还是两袖清风,一尘不染!也真可说是来去自由。众所周知,他袁耀文在文安县做官,是清如水、明如镜、不贪、不占、廉洁奉公,则似白壁无瑕!当了三年县令,可啥东西也没有治买,所以,他这回走还和来时一样,是两手空空。
就正如《礼记》中所讲:“凡是廉官都苟利国家,不求富贵!”而他袁县令就不象别人,总是挖空心思盘剥人民,当了官就刮地皮、喝民血、捞外块、抓银子、甚至是强取豪夺,时时总为自己谋福利。而他的为官之道,及做事原就恰恰相反,却是勤政为民,一心为国家,心里常常想的是,下边的劳苦大众,所以他才受到了文安,黎民百姓的赞誉和尊敬!也不愧为是一位真正的廉官。常言说得好:“人不可无良友也!”袁老爷自上任到这里以后,也结交了不少知心朋友,这几天,来看望他的人也络遗不绝,袁老爷虽然很忙,但是还要抽空,亲自接待到访者。
古人云:“君子之交淡如水!”别人来了他只有用清茶一杯照待,而别人还想请他去吃饭,凡遇到这种情况时,全都被袁老爷推辞和婉言谢绝了。换句话说,他哪里都不去!反而却去看望了几户孤寡老人,甭用说也包括了那位,田石头老汉就在其中之列。再说他交的一些朋友,对于袁大人都是千恩万谢!也是因为袁大人来了以后,才使得这些人重见了天日。尤其是像田石头那样的人,不是袁大人的到来,他这辈子也伸不了冤,报不了仇!也是袁老爷为他们这些人,带来了温暧,所以大家都是没齿难忘。而到了第三天他们就要上路了,清晨一大早天刚蒙蒙亮,就有人聚拢到县衙前,单等着为他袁大人送行,一些知名人士还联合商会,专门让人敲锣打鼓欢送!同时,又请了个嗦呐班一边吹,一边有人扭起了大秧歌,真可谓是载歌载舞,又蹦又跳,也搞得非常热闹隆重。
县城里的老百姓全都听说了知县袁大人,要离开文安进京述职,以后可能要到别的地方去上任,就有很多人都出来送行,而且是留恋不舍。比如说,一些大人小孩,男女老少,人们都站在街道两旁,夹道欢迎!其场面也热闹得很!吏部侍郎徐大人看后心想,这位袁县令还确确实实,是一当政为民的好官。那么,从此场面就不难看出,县官袁大人在这里的人缘的好坏,所以也让徐老爷深受感动!他心里说,如果我大明朝的居官人,都能像他这样又何愁朝纲不震,那黎民百姓还能再起来造反吗。当然,这都是徐老爷的心里话,可他并没有说出口来!若知后事如何,下回书中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