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回 人们结伴去陈州 途经太康听趣闻(2 / 2)
却说春节过后,一转眼就出了正月,而地处黄河南岸的睢州一带,如今已是春风送暖和草芽钻尖的时候。二月初六这天,清晨一大早,正当天空中霏微淡淡地薄雾,还犹如一张丝织的大网一样,笼罩在睢州大地的时候,小辛庄的人就已经有好几家起了个大早,要到陈州烧香望会则准备出发了。他们此举就叫逛陵、朝祖、赶庙会,这件事也是几家提前商量好的,大家要结伴同行一起前去,祭拜人祖爷和人祖奶奶。所以,天刚麻麻亮袁玉铖和苗兰小两口,就已经同村里人一块儿上了路。
岂不知,他们小夫妻也秉承了父母的意愿和想法,特意安排去陈州给老祖爷、老祖奶奶,上香膜拜和请求许愿的,其目的也十分清楚,那就是为了要孩子传宗接代,继承香火。按照民间的说法今天也为双头日子,若从易经上讲,二月初六也为吉祥之日,又叫逢六顺!因为长期以来,人们都把二、四、六、七、九数字,当成了吉利和好数字,也称这些日子为黄道吉日,等等。然而,此种概念也在人们头脑中,早已经打下了深刻烙印!不光是成婚和生孩子办洒席,且就连敬神礼拜,建房庆祝,等等,也都会选取这些日子。
从睢州到陈州大约能有二百来里路,袁玉铖和妻子苗兰小两口,他们选择了这一天,就由玉铖推着自家的平子车,出了家门后就让妻子坐上,便与乡亲们一块儿行动。当初春的太阳刚从东方露脸的时候,他们大家就已经走出了十几里,不用说在途中也会遇到不少人,有一些平民百姓也和他们一样,大部分都是往陈州去烧香赶会的。人群中不光平民百姓,且就连一些小胥吏,都要去陈州逛陵朝祖赶庙会!也可说是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是富人穷人,要饭的乞丐,以及瞎子、瘸子、残疾人全都有。所以,袁玉铖和妻子苗兰夫妻俩,一路上,就发现那些去烧香赶会的人,是川流不息,络绎不绝!他们小两口的心情就很好,而且还感到非常开心。
当夫妻二人看到有钱人家,一路上都是骑马和坐轿,而穷苦百姓除了推车挑担外,再不然就是空着手去,于是,他们就自然而然地眼热富人和同情穷人了。其实,在来来往往的人流中,又少不了一些生意买卖人,以及在官府里当差做官的,而且人员也非常纷杂,比如江湖道上,行医卖药,割脚剃头,说书唱戏,包括三教九流,诸子百家,可以讲什么人都有。由于是庙会刚开始的头几天,一些地主老财们,就坐上骡马拉的轿子车全家人去赶会,就是条件稍差一点的也是套上太平车,拉上老婆孩子一大群去上陵逛庙会!或许有人就会问:“又何谓太平车?”
如果大家真想知道和了解它,我不免就向诸位简单介绍一下!实际上,这都是过去科技不发达的产物。而这种太平车共有四个轮子,连同轱辘都为木制的,重有几百斤也不灵活,其优点此车既能负重,又坚固耐用,就很符合在平原农村使用。而这种交通运输工具,早先在我国中原一带也就只有它,并且也一直延续了上千年。要说它的缺陷,一是很笨重不灵活;二是要靠牲口拉,而一般需套牛驴,像骡马快牲口就不适应拉这种车。
既然说到了这里,不仿我再向人们介绍一下,我国中原地带还有一种,两轮的马拉车又简称为“马车。”其次,在个别地方还有一种,专用牛拉的双轱辘车,车前面有一根很粗的车辕棍,可在两边各套上一头牛,让两头牛共同使劲,一起拉着向前进!所以,当地人称这种车为“二牛抬杠”。
在过去,就这些较为简单的运输工具,也只是地主老财或富人家才有,而一般的平民百姓家是制买不起的。因为那时候人们都很穷,普通百姓家一没有土地,二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三没有较重的家伙什,再者说,他们也根本治买不起这些车。可能有人还会问:“穷人们若要搬运大的物品和较重的东西怎么办?”说实话,一般用手推车就可以了,再不然,就是用手拿、肩扛、肩挑和背驮。
袁玉铖小两口他们同村里人在路上,看到更多还是乡下的穷苦百姓,因为这些人大都是步行,比如说有一些老年人,由于家里穷没有条件坐车,也就只好让儿子推着红车子或平子车,老人坐在上面去赶会逛陵看热闹!甚至有的还带着儿童孩子一起去。另外还有个别的少数,及一些鳏寡孤独的老人,由于腿脚不灵他们就手拄拐棍,是一瘸一拐的迈着蹒跚的步子前进,就那也要去烧香逛庙会。
若要从本意讲,他们这些人去逛陵,就是为了专门去给人祖爷烧香,如一些老太太,她们都是小脚女人,走起路来一扭一扭的,可说也是极为艰难。再说那些人力手推车,要是在平坦的路面上走还好些,若要遇上洼坑或土壤松软的路,他们就比较费劲和难推了,所以,凡是经常走人和过车马的大道,一般都不太很平坦。由于时常被大车轱辘,轧得坑坑洼洼高低不平,在一些路面上就形成了,多条很深的车辙沟,若是推着车子去,一路上困难也就比较多,而辛劳吃苦也就在所难免了!有诗为证:
烧香狂庙会,目的虽不同;
八仙要过海,各自显神通。
吃苦受劳累,为去敬祖宗;
任劳又任愿,个个很痴情。
那袁玉铖的妻子苗氏见丈夫推车累得满头大汗,她也可怜玉铖就不忍心坐车,非要下来步行不可!再说她人也年轻,又是在农村长大的,自小就没有了母亲,十几岁就和妹妹跟随父亲,出外乞讨要饭,也是什么苦都吃过。按说女人是要裹脚的,为了活命就须常年奔波,父母亲也没有要求她和妹妹裹脚,所以,她们的脚就像男人一样,走起路来非常方便,里里外外要干活也都不怕。再说她平常做事就比较泼辣,这次来陈州烧香她在途中走得又很快,行走就像一阵风,况且,她走一程还能再坐一阵车子。
这一来正好也可以,让她的丈夫玉诚歇歇脚,缓和一下体力,所以,一路上苗兰和丈夫小两口,以及乡亲们都很欢畅。别看今天大家出发的早,可他们都是吃了早饭的,这第一天就只走了五六十里,天不黑便停下来找地方住了,待到第二天一早,天刚蒙蒙亮,一行人则又起程上了路。再说那袁玉铖和妻子苗氏,小两口平常都很勤奋,干起活来又都有劲,二人从来也不惜力和怠惰,他们同乡亲们从家里出来,一路上也非常辛苦。而从睢州到陈州,虽然距离只有二百来里,但途中还要经过太康县,结果,就让袁玉铖小两口与众人,听说了一些有趣地故事。
比如说,那太康县的名字就是以古人而易名。太康,即夏国国王启的儿子,相传,他兄弟共有五人,皆因不理国事,常去洛水北岸狩猎,然而才被东夷族的后羿,夺去了王位。后羿觉得太康这人较为荒唐,于是,就把他流放到涡水上游的阳夏县,也就是现在的太康县,他最终又老死在了那里,所以,后人才以他的名字作为地名。斗转星移,时代更迭,过后就在太康这里,流传有许多故事,什么王金豆借粮;张廷秀私访;李天保吊孝;卖苗郎等等。而这些有趣的故事和传说,也被文人墨客们写成了书,编成了曲艺、戏剧,即打造成了文学作品,并以地方小戏的形式,让人们到处传唱。
除此而外,还有一历史故事,至今仍在当地广为流传。据说,在很早以前,朝廷有位姓顾的御史,可说也是大官,太康人都称他为顾御史,在当时,他能叱咤风云。若要问起他为哪朝哪代?可没有人能说得清楚,而这位老先生也总想,为家乡人民做点好事,于是他就处心积虑,挖空心思,便琢磨出了一个主意。也就是说,他想让朝廷为太康黎民百姓减免税赋,使人民少交和不交皇粮,要用现在的眼光看问题,说穿了就是玩权术、耍手腕、用怪招,去忽悠当时的皇帝,并给皇上下套让他往里钻。
可能有人会说:“他也太大胆了!怎么敢蒙骗一国之君呢?”
原来,他是颇具匠心,别出心裁,苦思冥想出了一个鬼点子,那就是让能工巧匠们,给他建造了一栋蹊跷别致的小楼。其建筑风格则是独树一帜,很有讲究的,若从外观上看,小楼是丹椽刻桷,犄角挑檐,其棱角也多得很,也真可以说是精美别致,巧夺天宫。而且,就连里面装饰都比较奢华,能让人叹为观止!更为奇怪的是楼的整个结构,里面全是用木料做斜拉支撑,整栋建筑都未使用一根横木作大梁。
他把楼阁建成以后,就时常在皇上面前吹嘘,说他盖的房屋怎么好,又如何与众不同等等,后来,就让皇上听得有些心烦腻歪了。一次,他跟随皇帝到外地出差,恰好就路过了太康县,老御史就趁机邀请皇上到他家里做客!要说君臣之间这样做也属常理!换句话讲也是人之情,理所当然。再说,老御史又是皇上的老师,他们之间为师生关系,路过老师的家门口,老师邀请学生到家里做客也本无疑议!如果要讲老御史是拍马屁,可也是多有嫌疑。于是,皇上就随他去了,等到了老御史家中,也不必说那老御史也慌得不以乐乎!就忙吩咐家人摆酒设宴,盛情款待皇上,他要陪当今天子喝个痛快。
席间,老御史就光动皇上的心思,他是大献殷勤,则不断向小皇上劝酒,当今天子推辞不过,就只好开怀畅饮了。等到要喝得差不多的时候,老御史就专门邀请皇上,去参观游览他那别具一格的小楼,原来,他是有不可告人的目的!有诗为证:
御史动心眼,使用小伎俩。
皇上也聪明,只字不提梁。
要知后来事,请看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