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开创性(1 / 2)
《学生文艺》编辑部里,谢佳颖拿着吴维的来信有些犹豫,上回吴维托她找了杂志社的熟人,询问了发表长篇小说的事情。谢佳颖看了吴维的寄过来的部分稿子和大纲,她真心觉得写得还是吸引的,可那边熟人的来信很委婉地指出自己杂志出版严肃读物的。“严肃读物”?想着自己就职刊物的大不如从前,作为一个长年与青少年阅读打交道的人,谢佳颖已意识到,自己的这个熟人怕是对未来太自信了。
果然,吴维的来信中,对所谓的“严肃读物”说了几句调侃的话,但也就此止住了,没多说抱怨的话。这让谢佳颖松了一口气,她可不想一大清早就面对一张冒着酸气的纸张。
可这封信余下的内容还是打扰了谢佳颖已计划好的半日工作安排。
在主编办公室中,已微微有些谢顶的主编杨悦有些兴奋。谢佳颖送过来的作者来信就摆在办公桌上,信中透露的想法让他看到了一个广阔的天地,这里面可以大有作为。
在临时召开的会议上,杨悦先让谢佳颖介绍了情况:“吴维是一名高中生,在去年开始在我们杂志上发表文章的。到目前为止,已投稿六次,都被采用了。”谢佳颖停顿了片刻,办公室里众人彼此交换了一番眼神,消化了一下,一个每篇投稿都被采用的高中生这一讯息。
“现在,这名作者提出了一个解说经典的建议。”谢佳颖继续说道:“作者对经典的解说主要集中在古代典籍,与以往不同的是,这种解说不仅仅是把古代经典翻译为白话文,而是更用通俗化、大众化的语言风格去作解说。作者是计划长期写下去,作者写的第一篇稿子已放在大家眼前了。请各位老师品评一下。大致情况就是这样的。”
说完谢佳颖就坐回自己的座位,她清楚,这种级别的会议,自己可没资格提什么“我觉得……”之类的意见,自己这个角色的任务只是用来作情况说明而已。
坐在桌旁参加会议的也就数人而已,在一片纸页的翻动后,一名副主编提出了自己的疑问:“用这种风格的文笔写古代思想,这个高中生的想法倒是新颖,文章也写得不错,算是风趣。可问题是,作者还是一个娃娃,他能继续写下去吗?我是说,他有这个理论深度吗?”
杨悦看了眼谢佳颖,谢佳颖从自己面前的桌子上拿起一本杂志,“这是《读林》,前几期里有关于儒学的一些争论,争论一方的那个叫无为的作者,其实就是吴维。他在前面的信里跟我讲过。”
参会众人有些惊讶,这次关于儒学的争论,因为水平有限,在学术界没有引起什么波澜,可在各刊物间却有些小轰动。至于原因,是众人没有料到,就是因为水平不高,一个看起来很学术的问题,大众都能够明白,结果在社会上引起大反响,给《读林》投稿的人很多,甚至影响到了其他刊物。没想到引发争论的人竟是一名高中生,还是自已杂志的一名作者。
再看看手里面吴维的稿子,众人对吴维的想法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领导开会是用来总结和拍板的。杨悦主编也不例外:“这个高中生的想法扩展了我的思路。拿古代典籍来说,一方面,在孩子们的学生时代,语文、历史科目就涉及到这方面内容,甚至直接就是节选做课文;另一方面,孩子们又没有多少深入地了解这些老祖宗的想法,不会去抱着大部头去阅读,所以学生们只能死记硬背老师在课堂上灌输的标准化的结论。这个,其实是对传统文化的普及和弘扬是不利的。这个吴维要用通俗化、更为大众喜爱的文字形式,把高高在上的学术也能为普罗大众所接受。大家看看这第一篇,就从孔子的身世讲起,语言风格就不是板着脸讲课,估计孩子们是不会反感的。至于这个高中生的水平能力是否足以支撑象他自己说的这个专栏,我觉得我们可以试试。实现不行,可以帮帮他吗。”
吴维在寄出稿子时,就知道杂志社不会拒绝。上一世,在年青时看到过蔡志忠先生为古代典籍作漫画的系列作品,为自己理解诸子百家思想有很大的影响。其后,还读了许多的很多诸如历史、哲学的通俗作品。而那个“严肃读物”毫无疑问地刺激到他了,那么现在,就让大家知道一下不严肃的样子吧。
当《学生文艺》最终决定采纳吴维的意见,并派出谢佳颖与他接洽时,吴维正陷于一堆麻烦之中。
说是麻烦也许有些过火,可烦恼于众人议论却是不争的事实。
“就是那个和三班新来的元一惠整天在一起的那个。”
“就是少个胳膊的那一个。”
“就是运动会上报名5米长跑那一个。”
嗡…………嗡…………嗡,吴维觉得烦死个人,觉得自己很是憋屈。
元一惠刚来不到一个星期,就与自己熟悉,不过是中午和晚饭后多聊几句,就“整天在一起了”?
少个胳膊?呸!愿意有这个特征的,很好满足嘛,当面说看自己怎么锤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