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3章 兵权与名义(2 / 2)
详述了他近来在任上的遭遇。
先是遇到忠王府遣人报案,堂堂亲王泣血悲诉连自己的妻儿都保护不了。吴凑没有想太多,不管此事背后涉及到了怎样的权力之争,只是尽一个官员的职责,努力去查访、寻找,得知是杜家派人带走了忠王府的孤儿寡母,而在查访的这个过程中,吴凑还遇到了被藏匿起来的杨贵妃,揭开了一个震惊世人的丑闻……
现在,他自知生路断绝,很快将会惨遭毒手,遂留下遗书,以免真相被埋没。
写完遗书,吴凑不紧不慢地沐浴,把衣冠穿戴整齐,坐在正堂上等候着。
他在等朝廷下诏,罢免他的官职,甚至治他的罪,引出一桩大案。
可一直从下午等到天黑,那扇大门依旧纹丝不动,并没有人来。
只有家中奴婢过来问道:“阿郎,用饭吗?”
“厨房做饭了吗?”
“没有。”
吴凑道:“让厨房照常做饭。”
之后,吴凑向院子里的黑暗处招了招手,便有一个护卫到了他的面前。
他把遗书递了过去,道:“我能做的都已经做了。”
“可你没有找到杨贵妃。”
“重要吗?”吴凑道:“有何区别呢?”
“你也没能激怒东宫。”
“这也不重要了。”吴凑道:“不论他怎么做,该发生的一切都无法阻挡。”
“我懂了。”
那护卫接过遗书,绕到吴凑身后。
“噗。”
一把匕首从吴凑的后背捅入,从前胸贯穿而出。
血溅了一地,坐在那的吴凑低下头,再没了生机。
~~
大明宫,宣政殿。
樊牢接过一封诏书,以没有底气的声音道:“殿下,我只怕难担大任。”
之所以如此,因他手中的诏书是薛白任命他为神武军将军,并暂代郭千里统领禁军。
相比起如今在大唐边境各地作战的名将,他确实名声黯淡、出身卑微,也没有指挥大战场的作战经验。他以前只不过是个卖生铁的走私贩子,因投奔薛白的时间早,才得以跃迁。
统领禁军,宿卫宫城,于他而言却是太大的责任,尤其是眼下这个时局。
“知道我为何用你吗?”薛白问道。
樊牢倒也实诚,道:“因为吐蕃战事甚急,只有臣还在长安。”
“因为信得过你,且你草莽出身,杀人够狠。”
听到后面这一句话,樊牢愣了愣,眼神中却稍微有了些自信的光。至少他知道到时该往哪个方面使力了。
“臣愿为殿下效死,唯恐即使死了却还会耽误殿下的大事。”
薛白道:“这次不是行军打仗,只是杀人罢了,你做得到。”
樊牢担心的很多,怕自己镇不住那些禁军,也不知道到时候能否分辨该杀的是哪些人,老老实实地等着薛白的进一步指示。
“圣人快要驾崩了。”
薛白吐出了这一句话,代表着对樊牢的信任,又道:“到时必然有人不服气我登基继位,你要做的很简单,谁敢反对,你就杀谁……杀到没有人反对,就可以。”
“喏!”
交待妥当,樊牢退出了宣政殿,薛白却没有像平时一样处理那些公文。
他感受到冲突就在眼前。
这几日,李琮愈发显得颓败,像是随时有死掉的可能;吴凑的死讯已经传开,城中议论纷纷;川蜀那边,李光弼的奏折也到了,查实了田神功劫掠百姓一事,朝臣们纷纷上表要严惩田神功。
薛白打算顺了他们的意,撤掉田神功的兵权。
此举有可能会逼反田神功,薛白在等老凉、姜亥率兵赶到长安,以方便控制住局势。
他想要登基为帝,现在距离这个目标已只有一步之遥了。
监国以来,薛白对自己的政绩并不满意,却也自诩为大唐带来了一些好的改变。相比于原本的历史,他让社稷与百姓少了很多的动荡。
可近来,他也有意识到一件事——这种好的改变,世人并不知道。
官员百姓此前盛赞过他的英明,对他抱有很高的期待,盼着很快就能复兴盛世,可人们是看不到大唐所面临的积弊的,民生贫瘠、国库空虚,人们也未必理解他为何要倡行俭朴。
不得不承认的是,这一年多贫乏的日子,加上西北战事不断,消磨掉了大部分人对薛白的信心,他们不知道他所带来的改变,只对他没能做到更好而感到失望。
现如今,不论是官场还是民间,必然是有这种情绪在蔓延的,薛白周围的人从不与他说这些,可他知道。
从吴凑的死就能看出来,人们对那份遗书议论纷纷,对东宫的不满迅速酝酿。
就好像乌云渐渐堆积,天气越来越闷,风雨欲来。
只等李琮一死。
就在这个时候,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李俨、李绅、李俅、李伊娘等诸人却是同时入宫,求见李琮,并恳请侍奉在李琮身边。
李琮原本就要自然过世了,若没有各种纷至沓来的阴谋,薛白巴不得让官员勋贵们目睹。现在让他们侍奉在李琮身边,到时薛白就不好再封锁消息,抢先一步。
可这种时候,若是阻挠旁人见李琮,到时必然会有许多流言,指他弑杀李琮。
两害相权取其轻,薛白遂允了此事。
与此同时,另一桩大事终于查出了眉目。
这日,颜泉明匆匆求见,禀道:“殿下,臣查到与达扎鲁恭暗中联络之人,当是广武王李承宏。”
薛白皱起了眉。
他清楚地记着那天他在芙蓉园巧遇到李承宏,想到自己已改变了历史,遂让李承宏出面招待吐蕃使者,李承宏也做得不错。
“确定?”
“当时到长安的吐蕃使者,由李承宏负责接待,臣遂从他查起,但一开始并未怀疑他,结果一查,发现他每次见吐蕃赞普一系都是光明正大,而见达扎鲁恭的心腹都是偷偷摸摸,这些人叔父已全都记下,列有名单,断不会错。继续往下一查,便发现李承宏时常向李岘打探消息,通过茶贩、僧侣递往吐蕃。”
“他为何这么做?”
颜泉明做事很靠谱,又道:“臣已经将人带来了,殿下是否亲自问一问?”
“带他过来。”
不一会儿,李承宏缩着脖子,畏畏缩缩地进来,一见薛白就露出惊惧之色,拜倒在地,道:“殿下,臣也不想的啊!”
颜泉明道:“我以为广武王是胆大包天才敢当卖国贼。”
“不是,真不是,臣没想当卖国贼啊。”李承宏倒也干脆,直接就招了,道:“当时,达扎鲁恭的使者忽然说,听闻大唐天子受制于人,吐蕃愿意出兵襄助圣人……我一听,我就吓坏了!我是打算把此事告诉殿下你的啊,结果是李齐物拦着我,不让我说,这才让人铸成大错,可我其实是心向殿下的啊!”
显然,这些宗室就不可能心向薛白。
也就是薛白强势时他们就听话。但凡薛白稍微露出些破绽,或者旁人稍微抛出一个能对付薛白的饵,他们就想都不想地咬上去。
一次又一次,只能说明彼此不能同心,薛白也渐渐感到不耐烦了。
李承宏继续道:“李齐物居心叵测,他威胁我,不让我将此事禀报给殿下,还说由他来问圣人的意见。臣……臣是被他以命相胁,最后才不得已而上了贼船的。他说,圣人愿意向吐蕃借兵,让我答应达扎鲁恭的条件,让吐蕃人出兵相助,约定赏赐与和亲,让达扎鲁恭能借此功劳,成为吐蕃的摄政王。”
他一边招供,同时也越说越怕,感受到薛白的杀气,声音愈发颤抖,渐渐地甚至哭了出来。
薛白反而越来越平静了,问道:“真是圣人吗?”
“是,李齐物说是圣人。”李承宏道:“殿下明鉴,其实我什么都没做啊,全是李齐物用我的名义做的,到后来都是他与达扎鲁恭的人联络。”
薛白看向颜泉明,问道:“李齐物呢?”
“臣查明此事,第一时间就派人去捉拿他。”颜泉明道:“但,李齐物早在昨日外逃吐蕃了,如何逃的,臣还在查。”
薛白遂吩咐道:“查他们都给吐蕃递了那些情报,吩咐下去,戒严长安城,搜捕李齐物。”
“是。”
此事一出,他们就已经意识到事有不妙。
宗室并不算难对付,看似花团锦簇的出招,无非就是策反田神功,再给薛白身上泼脏水。薛白在兵力尽出,困难缠身的情况下,也有镇压他们的信心。
可若宗室与吐蕃兵马联手,事情就会瞬间棘手很多。
果然,没出几日,西边传来急报,
因军情泄漏,秦陇战场遭遇大败,达扎鲁恭以奇兵绕袭,围困了郭子仪所部。
另外,王难得秘奏称,仆固怀恩与回纥的移地健勾结,正在频繁接触达扎鲁恭的使者,恐怕有联兵之势,秦陇防线溃败在即,请朝廷暂避东都。
这些消息语焉不详,薛白根本无法了解前线的具体情况,自然难以做判断。
想必就连在战场上的王难得都不能完全弄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
薛白暂时能做的就是封锁消息,尽可能地调更多兵力支援秦陇。
然而,显然是有心人在推波助澜,急报到薛白手中的同时,长安城里已然传遍了“吐蕃军已攻入关中”的消息,顿时人心惶惶。
不论是谁想要阻止薛白登基,至此已算是图穷匕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