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七章 从未出现过的场面,来了(2 / 2)
“山东原子能研究所的高科技。有了它,咱们以后再买衣服时,很可能就不要布票了。”
陈佩丝眼一大:“不要补票?”
黄永钰:“还有这样的东西?”
“我知道这东西,”王扶林:“我们台去年还专门去研究所采访过。”
“今年,是鲁棉一号大面值种植的头一个的收获季,
咱们不妨闭上眼睛想一想,850万亩地的棉花,将是怎样一个壮丽的景象。”
江山这会说的,就是号称“布票终结者”的鲁棉一号。
自1979年投产成功后,便开始大面积的推广种植。
到了1980年,鲁棉一号迎来了第一个丰收年。
只要再过个两三年,这种经伽马射线培育而成的新品种,不但结束了棉布的计划经济。
还因为高产、抗逆性强的优点,让人民群众见到了打折促销棉布的神奇景象。
“好,”王扶林越想越觉得可行:
“我就上山东拍这个壮观的场面去,也该让老百姓瞧瞧,丰收的农田也是祖国大好河山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豪言壮语说完后,王扶林再次看向了江山。
“小江,这下我还真要和你一块出发了。”
“那是,咱们的目的地都是山东嘛。”
“倒不是因为这原因,”王扶林不好意思的笑了:“主要是我们台没有多余的摄影机了。”
“嗯?”
“我寻思跟你一块出发的话,也就不用向北影厂伸手借了。”
“没有摄影机?”黄永钰惊了:“你们这么大一个电视台才几台机器?
“您是有所不知,”王扶林苦笑道:“不止是我们台缺机器,连北影厂的机器都不够使呢!”
陈佩丝在一旁点了点头,这话他相信。
别看《瞧这一家子》里又是刘小庆、方舒,又是陈强、陈佩丝,但剧组的摄影机还是到别处蹭来的。
“那正好,咱们到时候一块出发,您也好帮我们把把关。”
江山明白,别说是现在,就是再过个几年央视还是缺机器。
“那干脆把我俩也带上吧,”
黄永钰一点不藏着掖着:“我还没去过青岛呢,老王你呢?”
“我就更不用问了,”王世襄哪里没去过?“我哪都没去过。”
……
隔壁一间三人间里。
江小鱼和江小白,正满眼惊喜的伸着小胳膊。
坐在他俩面前的余思归、江川,正一人抓着一只小胳膊给孩子戴手表。
粉蓝粉红的卡西欧电子表,一摁就是一串音乐。
“真是谢谢你了思思姐,”
江川搂着小侄女,好奇的把每个键都摁了一遍:“不过你怎么到现在才拿出来?换我早忍不住了。”
“其实,我一直想等到他俩看《铁臂阿童木》的时候,再拿出来,”
余思归:“可惜来了燕京后一直没找着机会。”
“哎呀,”江川:“要是那样的话,他们俩还不开心死了。”
“我现在也开心死了,”江小鱼靠在小姑的身上,真的开心极了。
见此情景,余思归也特开心。
下一秒,她又从包里拿出了一只白色的电子表:“小川,这一只是姐姐送给你的。”
“啊~”
江川砰的一下就站了起来,差点没把江小鱼给冲倒喽。
“我也有?”
这是一只拥有白色表带的电子表,把江川看得眼都直了:“好漂亮的电子表呀,谢谢思思姐。”
“你喜欢就好,”
余思归抱着小白摇啊摇啊:“我们小白也喜欢对吧!”
“十万马力~”
江小白举着胳膊就冲了出去:“爷爷,你快看看我的手表……”
……
第二日,在火车站送别了家人后。
江山和余思归一块走进了燕京电视台。
“小江,还记得两年前,咱们一块去东京参加广告节的那一趟吗?”
这一会,副台长的办公室里,周也明横竖都很满意的看着江山。
“那哪能忘,当时还是您和古台长一块带的队,”
江山瞧了眼身边的余思归:“我记得您当时还去和思思的父亲,商量了一会《铁臂阿童木》的事。”
“没错,就是那一趟,”
周也明看着面前的两位年轻人:
“我记得当时有天晚上,咱们几个一块下楼去日-本面馆吃了碗面。
结果就在那个小店里,看见了东京电视台的天气预报。”
一提这事,江山也笑了起来:“我记得当时您和古台都说回国后就办一个天气预报的栏目。”
“两年了,”周也明一脸的感慨:“《铁臂阿童木》和《天气预报》终于都开始播出了。”
1980年7月7日,准备了两年之久的《天气预报》,终于登陆央视。
和后世不同,这一会的《天气预报》只闻其声、不见其人。
除了一幅手绘的天气预报图,便什么也见不着了。
但,那首《渔舟唱晚》的背景音乐,倒是打一开始就出现了。
“今早,扶林向我递交了前往山东拍摄鲁棉一号的申请,”
周也明继续道:“小江,我觉得你这个建议相当不错。
咱们央视每天的信息量虽然很大,但可惜总是会错过一些与时俱进的新闻。
这次幸亏你提醒了一句,不然保准又错过了一件民生大事的始发点了。”
“瞧您说的,”江山的表情特别扭:
“说的我都不好意思了。再说,您帮了我那么多忙,有什么好事我肯定得想着您啊。”
“我就爱听你讲这话,”
往事重提,是最好的铺垫。
既然王扶林不好意思提,那他周也明只好亲自出马了:
“其实,我们台最近接到了好几个政治任务,其中有一个我想听听你的想法。”
“政治任务?”
江山立马开始敲退堂鼓:“这不是我的强项呀!”
“谁说的?”
周也明看了眼一直在抿着嘴笑的王扶林,然后继续道:
“今年,是小日本宣布投降的35周年纪念日。
宣传部让全国的电视台都准备一部公益广告,你就说这是不是你的强项吧?”
“公益广告?”
江山:“有关抗日战争的公益广告?”
“只要是和抗战主题的都行,”周也明道:“主要是为了向国庆献礼。”
每年一到这个时候,宣传部门都在忙这事。
“我怎么没听古台长提过呀?”
“他还用提吗,”周也明反问道:
“你前段时间帮浦江电视台拍摄的《致敬:永不消逝的电波》,不就是最好的公益广告嘛!”
“对啊,”江山眼睛一亮:“还真是正好能派上用场。”
“可我们台呢?”
周也明看着江山:
“眼瞧着十一说话就到,可咱们一连拍了好几支,没一支能与浦江电视台的相提并论。”
“据我们私下了解,”王扶林道:“广东电视台为了这事,还从香江请了位导演过来。”
“说起来,我们好歹是央视,”周也明道:“总不能输的太难看吧?”
“抗日战争?”
江山像个算命先生似的嘀嘀咕咕:“公益广告?国庆献礼?”
周也明、王扶林,一声不啃的等着江山解签。
“有了,”
江山忽然想到了一个绝的:“咱们这么办……”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