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五章 500号航空救国的2b(2 / 2)
“是它呀,”江山一猜就是它:“您根本不用在意这家报上的言论。”
“为什么不用在意?”
“香江目前的报刊有不同的派系,”
此时的江山,好歹也算是新闻单位的职工。
聊聊这些话题,还是合情合理的。
“那这《香江工商报》属于哪派?”
“标准的亲台派!”
“我明白你的意思了,”许局长看着江山道:“也就是说,这家报上的内容不可全信。”
“随便听听也就得了!”
《香江工商报》在此时也被称作美蒋报纸。
等到1984年确定了回归的日期后,这家报社也随后宣布了关门歇业的消息。
许局长默默的点了点头。
虽然江山的话令他有了些许安慰,但也仅仅只有些许。
“我说这话,其实没有别的意思,”
许局重新点燃了一支香烟:“只是觉得,咱们国家目前除了缺少外汇,更缺少人才。”
在坐的有一个算一个,全都用力的点头称是。
“知道今晚我为什么又把你找过来了吗?”许局看着江山问道。
“不知道,”江山是真猜不到。
傍晚的时候,前脚刚踏进51号小院的江山,就被黄华的小汽车拉来了轻工局。
和上次一模一样,黄华自己也不清楚所谓何事。
只晓得这一会的许局长,正在满世界的找江山。
在这个即没有call机,也没有手机的年代,找个人还真不是件简单的事。
“你俩都还没吃饭吧,”许局向门外指了指:“我们去食堂边吃边聊吧。”
……
面对许局给安排的高规格招待标准,江山和黄华决定不负所望的吃出个高度来。
看着眼前全力以赴的两个人,许局的筷子也没敢歇着。
咽下几口饭后,许局从外衣口袋里掏出一样东西搁在了桌上:“这东西都见过吧。”
两支六边形的绿色铅笔,静静地躺在桌面上。
江山抬头一看:“当然见过。”
黄华:“铅笔。”
在这个同志还是同志,2B还是铅笔的年代,这玩意就已经是绿色漆身,搭配白金字号的熟悉模样了。
“你俩知道它是怎么来的吗?”
江山和黄华,双双摇头。
“你们可别小看了这支小小的铅笔,我国之前并没有自己的铅笔生产商。
从“废科举、办学堂”开始,外国铅笔就开始涌入了我国。
有资料显示,仅此一项,国外铅笔商每年都能从我国掏走数百万元的银圆。
1932年,一位名叫吴鼎的留学生,进入了日-本的三菱铅笔株式会社。
观察到他处处学习、项项留心的行为,日-本的一位高管也猜出了吴鼎进入工厂的真正目的。
但即便如此,这位高管也没有显示出半点慌张:就算你在我们工厂待两辈子,也绝不会做出一支铅笔。”
许局长说到这,端起汤碗喝了一口。
面对桌上一只只快速见底的餐盘,他继续说道:
“对方的这句话,不仅没让吴鼎后退,还变得更加努力了。
只一年的功夫,回国后的吴鼎在变卖了部分家产后,便在浦江创办了我国第一家铅笔厂。”
“他学会了?”
“当然!”
眼见二位终于放下了筷子,许局决定先返回办公室再说。
“工厂建成后,吴鼎从苏-州找来了粘土,湖-南寻来了石墨、”
办公室的烟,又重新冉冉升起:
“云-南采购紫胶、东北买来椴木,经过多次实验后,终于制作出了完全国货的“鼎”牌铅笔。
从此,咱们国家终于有了自己的铅笔生产厂家了。”
此刻的江山,和黄华听得一样入迷。
在这之前他还真不清楚,一支小小的铅笔居然包藏了那么多的乾坤。
“之后,在国内提倡使用国货、抵制日货的浪潮下。
吴鼎在铅笔上印上了‘中国人用中国铅笔’8个大字。
并同时推出了“500号航空救国”铅笔,“200号好学生”和“300号小朋友”多个型号的的铅笔。”
说到这,许局微微笑了起来:“还别说,那个年代的企业还是很注重宣传的。”
许局这话江山也同意。
3、40年代国内私企的宣传意识,可真是刻在骨子里的了。
“但好景不长,1937年淞沪会战时,吴鼎的中铅公司也受到了炮火的轰炸。”
可哪怕是在最艰难的时刻,吴鼎也从没有想过关闭工厂。
先迁厂至重-庆,再次被炸后继续迁厂至兰-州,走一路生产一路。
抗战八年期间,中铅共生产出了五千多万支铅笔。
“但,自打老美的橡皮头黄铅笔出现后,尽管吴鼎想尽了一切办法,却依然难以与之抗衡。”
说到这,许局叹了口气:“自此,中铅的生产就处在了半停产的状态了……”
听到这里后,江山忍不住皱起了眉。
没记错的话,中铅在两年前,还生产出了中华牌101号绘图铅笔。
之所以自己对这事记忆犹新,只因为这款“101”的出现,填补了我国绘图铅笔的空白。
就在他刚想开口提问的时候,许局的声音又传了过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