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章全面发展(1 / 2)
前线战场就那么焦灼着,时间很快进入三九年,还有八个多月,德国就会闪击波兰,二战全面爆发。麤
李牧也开始加紧备战,特别是在武器方面,除了大量进口之外,自行生产的武器也开始渐渐变多。
半年前,他成立了一座武器研发研究院,同时启动了两个项目,一个是掷弹筒的仿制研发工作。
作为一款单兵携带的小口径武器,这款武器用料简单,制作工艺也简单,而且造价相当便宜,武器研究所仅仅用了两个月便仿制研发成功。
四个月前,正式开始量产,刚开始每月产量只有三百具掷弹筒,随着李牧进口的大量机床和生产加工设备,如今每月量产的掷弹筒增加到一千五百具。
现如今,已经开始大规模装备一线部队,未来产量会进一步增加,甚至能普及到步兵班。
另一个项目是斯登冲锋枪的研发工作。
作为一款二战名枪,这款武器的生产技术同样简单粗糙,造价低廉,以技术水准,是国内不多能造出来的冲锋枪之一,二战期间一共生产了三百多万把。麤
根据李牧提供的图纸,一群教授和技术人员,用了五个多月时间,终于完成了这款枪的仿制工作。
一个月前,兵工厂正式对这款武器进行小规模量产。
到目前,总共生产了数百把斯登冲锋枪,已经送到前线部队进行试验,进一步完善改进这把武器,适应国内战场。
下一步,就是对这把冲锋枪进行大规模量产,一线部队全部列装。
这两款武器完成研发后,武器研究院也没闲着,李牧又交给他们一款新武器,五六式半自动步枪。
半自动步枪是一种子弹自动装填上膛的步枪,也称为自动装弹步枪。世界最早的半自动步枪,出现在一九零七年,而后各国开始大力发展,出现了不少知名的半自动步枪。
比如,米国的m1式加兰德步枪,这是2年代米国开始研制的一型半自动步枪。也是米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装备的制式步枪,历经第二次世界大战和朝战,至1957年,全世界共生产了m1加兰德近1万支。也是如今最好的半自动步枪之一。麤
至于李牧为何没有购买这种枪,实在是如今的价格有点贵,一把m1式加兰德半自动步枪的价格,能赶得上一挺捷克式轻机枪了。
并不划算。
不但是米国,如今苏、德、法、英…都有自己的半自动步枪,只不过没并没有大规模列装一线部队,等到二战全面爆发,这个进程才开始加快。
如今这个年代,并没有技术封锁和限制,理论上,只要进口相应的机床和生产设备,国外能生产的半自动步枪,国内同样能生产。
不过,相比仿制国外的半自动步枪,还需要交专利费,李牧把目标放在我国的一代步枪经典,五六式半自动步枪上。
上个世界,作为警察,多次参射击大赛,其中步枪比赛方面,使用的就有五六式半自动步枪。
虽然达不到闭着眼睛就能快速拆卸枪械的地步,李牧对这款枪械的各个部件零件,各个结构的构造,却极为熟悉。麤
让他造,可能造不出来,画出来大概的图纸还是没问题的。
说起来,这款枪是五十年代,我国仿制的苏制sks半自动步枪,重量轻、射击精度好、机构动作可靠,并附带有折叠式刺刀。
还可以通过在枪口加装附件,发射枪榴弹或抛掷手榴弹,使单兵具备一定的反装甲能力。
这也是我军第一款制式列装的半自动步枪,和56式轻机枪、56式自动步枪统称56式枪族。
六十年的边境冲突,八十年代的自卫反击,这款五六式半自动步枪,仍是当时部队的主要单兵作战武器之一,为我军创造了无数神枪手传奇。
以现在的技术,想完全呈现出来成熟的五六式半自动步枪,自然不可能,真要完整呈现出来,绝对是如今世界上最顶尖的单兵武器。
不过,即便质量和精准度下降点,只要能生产出来,能自行量产五六式半自动步枪,质量下降一点也不是不能接受。麤
如今,这款武器的设计图纸,已经交给武器研究院,让他们研究仿制,最终实现量产。
毕竟,使用毛瑟98k也不是长久之计,二战全面爆发后,就很难再采购了,倒不如自己生产来的稳定。
另一方面,随着青霉素的量产工作逐渐稳定,搞定青霉素量产工作的研发小组,不但没闲着,规模反而更大了,李牧把他们分成几个小组,各自负责新任务。
首先,一个小组负责磺胺的量产工作。作为抗菌药物,磺胺是紧俏的战略物资,也是李牧从国外采购的物资之一,一年来仅采购磺胺就消耗了大量资金,有时候甚至想买还买不到。
虽然带到国内赚的更多,毕竟不如自己生产方便。
最重要的是,如今的磺胺虽然能量产,工艺水平并不高,导致生产成本高昂,质量也不太好,价格却很高。
但,在二十一世纪,磺胺这种药物,不但快淘汰了,生产制作方法都烂大街了。麤
各种更简单的生产方式和工艺,他知道的不少,成本十分低廉,甚至不到如今生产成本的十分之一,质量更好。
既然如今的生产成本这么高,市场又这么大,不插上一脚实在不合适,打个折卖便宜点,不愁没市场。
同时,这也是一个潜力极大的财源,最起码,只要别的药企找不到比他更先进的量产工艺,以国内低廉的人工成本,比价格和质量,没有药企能比得过。
仅磺胺这一项,吃个七八年红利没问题。
另外两个研发小组,根据李牧提供的资料,分别研发治疗结核病的链霉素,和治疗血吸虫病吡喹酮
链霉素是一种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1943年米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罗格斯大学教授赛尔曼瓦克斯曼,从链霉菌中析离得到,是继青霉素后第二个生产并用于临床的抗生素,瓦克斯曼也因此获得195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链霉素的抗结核杆菌的特效作用,开创了结核病治疗的新纪元。从此,结核杆菌肆虐人类生命几千年的历史得以有了遏制的希望。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