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问题(2 / 2)
“做什么,你要说你老岳父的事情,我劝你别开口。”
富弼叹口气:“何必呢?”
周跃听了登时火起:“何必?大国外交,比的就是胆气,堂堂一国首辅,被一个节度使吓住,丢人。再说我朝的皇宫大内,比街边老乞丐的鞋子都破,今天朝堂的谈话,明天就能传到李元昊的耳朵里,又是一阵拿捏,我所有的事白做了。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富弼也觉得晏殊过于软弱,不知道如何规劝,只能劝道:“你消消气。”
范仲淹也追出来,富弼看到问:“希文,你也劝劝。”
周跃赶紧制止:“当不起,两位都是相爷,我一介草民,当不起两位如此。”
范仲淹也不恼:“小郎,我不是来劝你的,我是有事问你。”
“你对新政有看法?”
周跃听他有事问自己,就想到是要说这事,如今范仲淹已经被新政闹得焦头烂额,不管是朝堂还是地方,弹劾他的奏折就没断过,尤其是夏竦给他的压力最大。
“看法多了。”周跃没好气的说道。
“谈谈?”
“走吧。”
两人率先而行,富弼也跟着想听听。
一行人没有去酒楼茶楼,而是径直来到范仲淹的府邸,这处地方是范仲淹在京城租的,古时官员的房子大多是租赁,尤其范仲淹这样几经贬谪,常年在地方任职,再有京城房价极贵,比后世也不遑多让,而他又是个极度节俭的。
范仲淹将两人带入府中,如夫人甄氏带着三个孩子出来见礼。
宋朝风气还是很开放的,并没有后世女子不能见外人的规矩,女子地位也很高,夫妻不和甚至可以由女方提出和离,可见一斑。
而同样是宋朝的二程、朱熹却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三纲五常”这些禁锢思想的理论。其实在当时还算好的,但是经过后人发展,逐渐加码,思想封建胜过社会封建。这些道理可以是社会道德标准,却不能称为法律标准。
范仲淹打发走三个儿子,又与富弼、周跃分宾主落座。迫不及待问道:
“新政可有弊端?”
周跃想了想,说道:“我不是学经济的,对社会学也不甚懂,只学了格物,如今我朝的问题很显著,相公提出的十条确实直指弊端,但是怎么做,我实在不知道,也只知道你没有做好。”
“我曾听说富公劝你:一笔勾下,就会有一家人痛哭。您回答:一家哭总好过家家哭。”
富弼颔首,范仲淹坦然道:“是有这事。”
“想法是好的,但是触动了官员的利益,不只恩荫的官员,还有推举这些恩荫官的官员,这些事实上是先帝的错,澶渊之盟后,先帝为了笼络官僚集团,准许官员致仕后推举、恩荫自己的亲属、门生,这种做法简直是乱国之举,和司马氏八王之乱时,为了笼络世家大肆封赏有什么区别?这些官员也能厚着脸皮接受,真是……”
范仲淹听周跃评价宋真宗,赶紧说道:“无咎,毕竟是先帝,不可妄加评论。”
周跃满不在乎:“为什么不能说?敢做不让人说了?”
其实周跃也就仗着赵祯仁厚,若是其他帝王,估计第二天就有衙役敲周家的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