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尘劫有尽 我愿无穷(1 / 2)
1148年2月1日,在登州栖霞一农户家,降生了一名婴儿,这名婴孩儿皮肤白净,出生时身上干干净净,白白胖胖,很是可爱,只啼哭了几声,之后就很安静,父母很是疼爱他。
他的母亲自生产后,身体一直很虚弱,多病多磨,乳汁也少,可怜小小的他常常吃不饱,即便这样,这小婴儿也很少哭闹。父母给他起名邱怜,小名安儿。寓意孩儿怜悯母亲多病多难,安稳仁孝。
后来,父亲也病了,吃药也不见好,拖得久了,父母双双病倒不起。年幼的安儿懂事,为父母端饭喂药,清理污秽,极其孝顺。无奈这孩子有多孝顺、长跪在天地间求神仙保佑父母康复,也无法改变命运,父母抛下年幼的他,一前一后离世了。几年内送走了最亲的两位亲人,安儿小小年纪流尽了一生的眼泪,加上生活艰辛的双重打击,让孩子小小的心灵生下了求仙学道可改变命运的愿望。
父母去世后,安儿随兄嫂一起生活,由他们夫妻二人养育年幼的弟弟。寄人篱下,能有几般好?饥一顿饱一顿是经常,少不了被埋怨,心中十分悲凉。
安儿家附近有两座有名的大山,一座名叫公山,另一座叫艾山。两座山常年松柏青翠,云雾缭绕,高耸入凌霄,如神仙之所,仙气飘渺。安儿常常爬到这两座山上,不是去玩,而是坐在高高的山顶看着仙雾发呆。幻想着那云海中有什么神仙,会不会在那里看着他,看着他笑。
自己悲惨可怜的身世,和人间战乱不休,干旱饥饿严苛赋税,生灵涂炭,小小的心中有个大大的愿望:苦修道法,拯救苍生。
公山上有座白云宫,是当地著名的道观,香火很盛。安儿每天在观外打坐,学着观内的道士修行,从不间断。
有一日月圆之夜,安儿在白云宫门口打坐,道观的门第一次打开了。走出一位中年道长,他看着安儿的背影,百感交集的眼神充满了怜爱。
来到安儿身后,他长叹一口气,看着天上的明月。安儿听到身后的声音,忙起身行礼,问了声道长慈悲。道长回礼,道:“吾见你每日于观前青石上打坐,甚是用功,你想要出家?还是只想学道?”安儿答道:“出家修道!”看着这孩子眼中坚毅的眼神,道长有点吃惊。
又问:“你因何学道?”听道长这样问,安儿鼻子一酸,眼泪几乎要流下来,强忍着心中的委屈答道:“拯救苦难众生”。听到一个小孩子作出这样的回答,道长心头一震,而后一丝感动涌上心头。转过身对他说:“口气不小,你可知人力有限,人身微渺,很多人都有大愿,但放弃失败者不少,拯救苦难众生,你凭什么?只是凭一句话,打打坐吗?如果我现在让你上上下下爬三遍公山顶,怕是已经累到想回家睡大觉了。”
安儿听完,仔细想想道长的话,虽然像是劝阻之言,又似点拨之意。明白了道长的用心,他给道长行了礼,一句话没有说下了山。
第二天日出前,他回到了白云宫外的大青石上,掏出怀中那枚铜钱,看了一眼,坚定的把铜钱扔下了山涧乱石堆中。小小的铜钱在山谷间滚动掉落,发出声声轻脆之响后消失不见。山间恢复一片寂静,安儿在声音消失的最后之处寻找铜币。
薄薄小小的一枚铜币,在如此大山乱石中寻找,无异于大海捞针。没有家,没有亲人顾虑,他可以整日呆在公山上不必管时辰,他有的是耐心和时间去寻找铜钱。一块块石头,一条条缝隙,一块块苔藓,一条条溪沟的寻找,常常要花好几个时辰才能找得到,虽然辛苦艰难,他却从不放弃。白天每次扔,每次都能找到,一次比一次快,一次比一次准。
就这样投币炼志练了三个月,太过简单容易了,他深深的理解一个道理,顺境之下之志如铁,小成;逆境之下之志如钢,大成。
他改为晚上悬石投币。月圆之夜不多,常常是伸手不见五指的暗夜,山中更比市井黑暗得多。开始的时候一夜都找不到那枚铜币,炼起来异常艰难,直到天亮太阳升起,杜娟鸟布谷布谷的叫声,仿佛在嘲笑和劝退他:“不如回去,不如回去”一夜疲惫和挫败感,让他差点心生退意,那枚铜币,可能真的找不回来了。
坐在溪边看着清澈的溪水,回想起父母一个个离开身边,回想起孤苦无依的岁月,和世间民不聊生,田地干旱,稻谷枯死,一咬牙,站起来回到昨晚扔下铜币的地方。
闭上眼,回忆昨夜铜币掉落发出声音的位置,他重新找寻,白天找起来自然容易得多,两个时辰后,终于找到了那枚铜币,稍稍释怀的同时,暗自下决心今夜继续投币,一定要苦炼心志,绝不轻言放弃。
第二夜,依旧一夜未寻到,次日清辰方找到铜币。
第三夜,从戌时找到亥时,总算是在夜晚找到了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