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高考之后(1 / 2)
主人公的名字叫做王伟华,接下来这个名字会一直伴随着这部小说结束,我将会用这个名字来写这部小说。故事的内容大部分为虚构,有一部分是真实改编,希望大家喜欢,在回忆青春的岁月中,大家一起共勉。
之所以把这部小说的名字叫做《霓虹灯下的青年》,是因为故事发生的城市是一座霓虹灯的不夜城,而在这座不夜城发生的故事十分精彩,我写的每一个青年的故事,都是发生在这座霓虹灯下,名字也代表了这部小说要写的内容,他们的故事也许平凡,也许颇具有传奇色彩。但其实这些故事,是每天都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只是很多故事,我们不曾遇见,自然也不太相信,但这确实真实存在的。
我的名字叫做王晓天,是一个标准的9后,1992年,我出生于湖北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父母靠务农为生,上面有两个姐姐。我在家排行老三,因此从小有个绰号叫:王老三。
尽管我从小就很不喜欢这个绰号,但是从小到大,村里人就一直这样称呼我,时间久了,我也就慢慢习惯了。也把这个绰号当成了自己童年时候的一个记忆。
我们这一代人,是中国改革开放后,计划生育最严的年代。当年为了生下我,母亲躲了好几个地方,最后在外婆家把我生了下来。为此,还被当时的政府罚了2元的超生款。2元,在9年代是很大一笔数目了,家里当时一次性拿不住那么多钱,一直到我4岁,这笔罚款才慢慢交完。
听妈妈曾经说过,最后几次交罚款的时候,我都已经会说话了,每一次收罚款的工作人员来我家里收钱,我都恶狠狠的盯着他们说:“这钱是我的,不许收。”
而工作人员看我这副模样实在可爱,每次会笑着说:“这次收了,再不收了。”
现在想想,幼时的我是很可爱的,父母为了我也是吃了很多苦,父母没有什么文化,一直在家里务农,我的家庭是非常普通的农村家庭。
我们9后这一代,是介于8后跟后中间的一代人,有人说8后是最苦逼的一代。似乎什么苦都让8后吃了,而9后是享福的一代,出生后就赶上了好时候,日子比8后舒服多了。
这个我不否认,9后的生活条件,确实是远远高于8后的。但真正在社会上生存,机会,机遇,生产发展环境,9后是不占优势的,甚至于9后在进入社会之后,很多社会发展红利都已经被上几代的人瓜分了。
总的来说,9后是幸福的一代,也是辛苦的一代。也许我的故事跟许多9后的年轻人差不多,因为这些经历,大部分人都似曾相识。
由于我在家里最小,两个姐姐早早的就辍学,外出务工了,父母对我也是寄予厚望。
在中国,在农村,没有任何背景的小孩,读书是他们改变命运很重要的一条路,甚至是走出去唯一一条路。我的父母也是如此认为,虽然家里条件不是很好,但是在学习上,从来没有让我吃过什么苦,对我读书一直是无条件支持。我从小到大的生活,也是无忧无虑的。
跟所有农村长大的孩子一样,从小就是跟泥土打交道。
我的学习成绩跟许多人都差不多,我读小学时,成绩在全校长期是前几名,老师们都觉得我脑子特别好使,说这孩子以后肯定是考大学的好苗子。上了初中后,初一还可以,一到了初二,首先是数学不行,然后是英语不行,两门主科一下子把我的分数拉下来了。中考结束,勉强考上一个三流高中。
所谓的三流高中,就是县里高中最差的那一流。
上了高中后,没父母管了,一个月回一趟家,彻底放飞自我,迷上了打篮球,看小说。成绩是一落千丈。勉强混完高中毕业,也象征性的参加了高考,分数当然是不尽人意。
212年高考完,我以3多分的成绩结束了三年的高中生涯,除了语文11分,其它的都没有及格。当年大学已经扩招,我3多分的成绩,读一个大专是没有任何问题的。父母跟两个姐姐也表示会全力支持我读大专。在她们心中,只要我愿意读书,她们无条件支持。
奈何2岁的我已经无心学术,对读书燃不起一丝的热情。跟父母商量好之后,便决定南下广东打工,我从学校出来后的第一站就是广东深圳,从此,我便和深圳结下了不解之缘。
深圳是一座不夜的城市,也称之为:霓虹灯下的城市。因此,我这部小说的名字叫《霓虹灯下的青年》。顾名思义,小说的内容,主要是讲述在深圳发生的一些故事。
在没去深圳之前,我对深圳的了解,主要来自于我同村的发小王帅。
王帅跟我同龄,也是92年出生的猴子。29年,中考完之后,初中毕业的他便结束了九年义务教育,跟着父母去了深圳发展。而我则选择了继续上高中,我们也从此开始了不同的人生。
王帅去了深圳之后,每年春节都回家过年。作为一起从小光屁股长大的伙伴,自然给我讲述了许多有关深圳的故事,我对深圳的了解,大多都是出自于他的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