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五章 二王(2 / 2)
去年孙可望觊觎帝位,悍然在贵州起兵,攻入云南,二人精诚团结,于交水大败孙可望,李定国留守昆明。
刘文秀则追击溃兵,杀的孙可望只余百骑,见贵州形式稳定后,他便上书永历帝,让他重新移镇贵阳,一来可以安抚贵州百姓,二来可以提振士气,体现天子与朝廷的进取之心。
但没想到这举动让李定国大为不满,立刻上书撂挑子,表示要辞去兵事,告老还乡。永历帝没办法,只好放弃。
接着李定国又上书永历帝,将刘文秀与川渝各藩镇全部撤回云南,刘文秀失去了前线指挥的兵权,只能将心思解脱在这草木上。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刘文秀念着曹阿瞒的诗,以此表达自己无处可依,无路可退的窘境!
仆人见刘文秀郁闷,故意逗笑道:“王爷,树上没有乌鸦,老奴却是听不懂。”
刘文秀知道是老仆在逗只开心,习惯性笑了两声:“退狼进虎,晋王必败国!”
仆人见刘文秀说的如此大胆,吓得两声劝阻:“王爷慎言,王爷慎言!当心隔墙有耳啊!”
刘文秀又是大笑:“就是李定国当面,老子也敢这么说。他娘的!他敢做我就敢说,如今大明权集一手,我就要看看他能撑到几时!”
仆人顿时被吓到了,害怕有一次兵戎相见,急忙劝道:“覆巢之下无完卵!王爷不必对晋王有如此大的怨言。”
听完刘文秀又是冷笑:“连你老奴都知道相忍为国,合则两利的道理。可他李定国偏偏不懂!搞成现在一团乱麻,现在还有几把巢,无非是多少时间被鞑子砍头而已。”
仆人被吓的骤然无声,想到刘文秀描述的结局,只觉心中悲苦,不知此生还能否魂归故里,去延安看一看。
晋王府内,李定国在听取锦衣卫的密报。
对于刘文秀今日所言,他一清二楚,事实上他刘文秀如此嚷嚷,根本就没打算隐瞒什么。
以他在军中的威望,李定国还真不敢强杀他,能让他交出军权,荣养昆明已经是他能做的极限了。
在经历过弘光、隆武、鲁王监国的乱局之后,尤其是三王之乱后,李定国清醒的认识到,在当前这个形式中必须团结一心,令出一门,各自为战只能自取灭亡。
反正大明上上下下谁都知道要团结,可是怎么团结就有了扯了。
刘文秀表示李定国要团结自己,二人共同辅政。而李定国这表示大明必须团结在自己周围,对于刘文秀的看法不屑一顾,认为是取乱之道,图增内耗而已。
并且他觉得,当今天子暗弱,让许多草莽生出了不臣之心,自己若不压住阵脚,那刘文秀未必不会成为第二个孙可望。
野心嘛,都是被养出来的!
如他朱由榔是一代雄主,那孙可望会反?就是看清了朱由榔外强中干,虚伪懦弱的本性,知道在他手下迟早完蛋,必须取而代之才有一线希望。
孙可望了解朱由榔,他李定国又何尝不知呢?他深深知道朱由榔的秉性,让他坐镇贵阳,稍有风吹草动就会提前跑路,反而会大大影响士气。
从效果上看,李定国此举做错了,可从历史上,从人性上他李定国做的没错。如果清军打入贵州,他朱由榔还真的会第一个逃跑。
所以李定国认为刘文秀让永历帝移镇贵阳,分明是心怀鬼胎,想携天子以自强。而大明再也经不起任何折腾了,能够中流砥柱力挽倾天的只有他李定国!
对刘文秀的做法,或许有些不妥,但李定国自问问心无愧。
面对锦衣卫的回报。
李定国只是澹澹回答一句,“知道了”并未做出什么反应。
“那个洋人的跟脚查清楚了吗?”
锦衣卫答道:“没有,此人好像凭空出现一般,教会卑职也找人去问了,都表示没见过此人。而且这洋人说着一口流利的官话,至少来我大明有些年头了才能如此。卑职怕就怕此人是清国的探子。并且这些洋人最靠不住了,那汤若望深受崇祯皇帝宠幸,没想到转头就出仕清朝,实在是不忠不孝!”
李定国点头:“这洋人只可利用,不可交心。他说他会制作火炮,且给他一些材料和匠户看看能做出什么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