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4】天上星宿探花郎(2 / 2)
来了这里的北宫子卿,觉得这是个好兆头,刚刚遂向她求婚。他说。
“牡丹,我想娶妻,不知怎的就想到了你。”
牡丹,是官家千金南宫巳南的小名。虽说南宫巳南确是出生,春天的谷雨时节,但其名,取自唐朝诗人白居易的《牡丹》:
“绝代只西子,众芳惟牡丹。”
可直译为:绝色美女只有西施,百花之首唯有牡丹。
那时在书院里念书,她,就是书院男弟子私下评选出的花王牡丹。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牡丹,又称焦骨牡丹。相传,因女皇武则天的一道圣旨。古人的帝城,又称京城。
民间传说,牡丹,曾因违抗女皇武则天之命而被赶出京城,却扎根洛阳,其风骨得到文人嘉许,如今盛开在女皇故里的主庙宇中。
牡丹是毛茛科、芍药属植物,为多年生落叶小灌木。花朵色泽艳丽、玉笑珠香、风流潇洒、富丽堂皇,素有“花中之王”的美誉。
牡丹品种繁多,色泽亦多,以黄、绿、肉红、深红、银红为上品。牡丹花大而香,故又有美誉“国色天香”。
相传,公元69年,唐朝女皇武则天改唐立周,初定天下,踌躇满志。于腊月初八,召集满朝文武大臣,设万人宴以庆功业。
宴会上,酒兴正浓之时,开窗赏雪观景;忽觉一股清香飘来,经众人仔细察看,发现蜡梅花冲寒开放。
当时有位大臣乘兴作诗一首:“上林初就如群臣,黄梅同心各自新,谁见小园春雪里,破春一萼更惊人。”
众大臣连声称赞,并争先献媚讨好的说:“天助吾皇,万物皆贺。”
这时武则天已喝得半醉,对大臣们说:“百花齐放,群芳争艳,不更好么。”
武则天的侄儿武承嗣,便奏本说:“想必是众花未见圣旨,若皇上下旨,百花也不敢抗旨不尊。”
武则天便命人笔砚侍候,乘酒意下诏书:“明朝游上苑,火速报春知,花须连夜发,莫待晚风吹。”
第二天,一场大雪纷纷扬扬从天而降,尽管狂风呼啸,滴水成冰,但众花仙还是不敢违命,五颜六色的花朵顶风冒雪,绽开了花蕊。武则天目睹此情此景,高兴极了。
突然,武则天发现有一片花圃还是凋零状,不但没开花,连绿叶都没有。看到这种情景,武则天十分生气,就问:“这是什么花,竟然敢违抗朕的旨意。”
有人回答说:“这是牡丹。”
武则天怒气未消,下令把牡丹贬到洛阳去。谁知,这牡丹刚到洛阳,便生根发芽,开出美丽的花朵。武则天知道后更加生气,下令火烧牡丹。
无情的大火映红了天空,棵棵牡丹在大火中痛苦地挣扎、呻吟,然而人们却惊奇地发现,牡丹虽枝干焦黑,但那盛开的花朵却依然夺目。这也是牡丹被称为“焦骨牡丹”的原因:
有骨头。其花虽硕大且香,花色艳丽,花型饱满,生就一副人间富贵花模样,国色天香,但内里骨头铮铮,可为焦骨,不改初衷。
牡丹因其凛然正气和对权贵不低头的傲骨被尊为“百花之王”。后人盛传,洛阳牡丹,因此闻名天下。
而今人研究,推断唐朝宫中花匠还没有很好掌握牡丹花催开的“熏花”技巧,甚至因女皇旨意,弄巧成拙,花叶子都一夜掉光。
这种“熏花”技巧,古人多设温室,以地龙加热。而牡丹贬花至洛阳,洛阳宫中花匠遂潜心研究,一日“熏花”,火候大了。
花匠出了花房,回头再来查看,也就是惊呼:“烧起来了,牡丹,牡丹花烧起来了。”
或者古人说的是,“走水啦,牡丹,牡丹花着火啦”。遂成了“火烧牡丹却促其冬日花开”的盛景:
焦骨牡丹。
洛阳牡丹,因此名扬天下。
北宫子卿离开书院游学的时候,她才十四岁,一晃三年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