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汴京春闱(上)(1 / 2)
明道二年,二月初二,,朝廷礼部奏请上谕,于三月开科取士,为国选才,上曰:可。
遂在三月初三,举办春闱大考。
此次在汴京备考的学子们,无不欢呼雀跃,王冲、陈盛泽也是这次春闱大考的学子之一。
依照恩师留下的安排,这次陈盛泽准备考入殿试,在殿试的中策论中引起朝中士大夫们的青睐。
也多亏了夫子与范仲淹交情匪浅,不然的话,陈盛泽还要花费精力去投卷,找座师,指点文章。
范仲淹对姬长卿这两位学生,很是看好,王冲的文章四平八稳,除了修辞用句有些稚嫩外,其他倒也挑不出什么大毛病。
陈盛泽胜在用典,引经据典的角度非常新颖,但也犯了一定错误,用典太多,难保考官会认为陈盛泽故意为之。
但范仲淹每每指点这两位后辈,都极为耐心,不仅当面指出二人的错误,还分析二人该如何行文,才不至于偏离考官评卷的标准。
恩师离开了汴京,可“三味书屋”不仅是一间书铺这么简单,它还经营的同时,还会姬长卿传递来自民间、商贾之间的消息。
多亏于前段时间,独家发售《文王易释》、《数学治国策》二书,三味书屋近来也许多文人墨客前来印刷诗文书稿,陈盛泽、王冲自可从这里获得第一手资料,用于分析在汴京城的同期学子的水平。
在这届学子当中,陈盛泽、王冲都知道,汴京城中不乏才华横溢之辈。
但这并未打击到陈盛泽、王冲,仕途政坛,看的不是文采,而是入选,切合题意,考官青睐。
陈谨、王冲虽不能贿赂考官,但在有了范仲淹的指导,他们二人对未来,充满希望。
朝廷已经放出消息,大考在即,哪怕在怎么浪荡的才子,也收起了心思,不再流连于樊楼、勾栏瓦舍,收起珠花,翻阅圣人经典。
科举无望的,或许正在走某位高官的门路,希望能投入他们的门下。
当朝之中,唯吕夷简,吕坦夫最为炙热,且位高权重。
吕夷简,字坦夫,淮南寿州人,名相吕蒙正之侄,光禄寺丞吕蒙亨之子,咸平年间进士及第。
真宗咸平三年,吕夷简考中进士,初补绛州军事推官。历任通州通判、滨州知州、礼部员外郎、刑部员外郎兼侍御史。吕夷简才识卓优、清慎勤政,当时便有“廉能”之誉。知滨州时,他上疏请免掉农具税,真宗为之颁行天下。在礼部员外郎任上,他批评真宗建筑宫观是劳民伤财,请罢除冬天河运木石。真宗称赞他“有为国爱民之心”,数次委以大任。他曾出使契丹议和划界,返朝后升任知制诰之职,成为真宗的近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