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大婚(1 / 2)
天圣六年,五月十七日。
姬长卿早早的便准备了祭品、猪头,写上婚帖送予李府。
在姬长卿的宗祠中,供奉的是文王、武王之神位,其下是不可考的姬姓族人之宗位。
上香、读祝文、奉献饭羹、奉茶、献帛、献酒、献馔盒、献胙肉、献嘏辞(福辞)、焚祝文、辞神叩拜等流程下来,姬长卿长达一个时辰的祭祖仪式这才完成,随后姬长卿请出编撰的祖谱,并为亲自在自己的那一栏填上:
天圣六年五月廿十,聘荆湖北路江陵府李氏长女为正妻,惟长相厮守,守望相助,恩爱相敬,子嗣福佑,托付中馈,孙姬长卿敬录。
等录完祖谱,姬长卿又在好友的见证下,禀明祖宗,演奏祭乐。
因为古代极为讲究礼法,所以姬长卿不敢演奏国乐、士乐,只能演奏自己恢复的《不染》与《文王操》。
《不染》是一首现代歌,除掉歌词,整个曲谱用洞箫、古琴、编钟演奏相得益彰,更是让苏洵、陈希亮、陈汉平等人长了不少见识。
苏洵听完《不染》后,久久不能释怀,回味无穷:“我本以为丹文在学问上我等已无法企及,没想到丹文如此善长琴乐,当真有古君子之雅风。”
陈希亮抚摸着短须笑道:“不仅如此,方才我听琴音独奏,似有正音雅乐之韵,与我等听过的曲子都不相同,难道这是丹文自谱的曲子吗?”
陈希亮,字公弼,同苏洵一样是眉山人,年幼孤单好学,在烧掉钱息三十余万后,外出求学,为人刚正,嫉恶如仇,好打抱不平。
由于上次误会了姬长卿,所以特意来参加姬长卿的婚礼,顺便请教一下易算之学。
姬长卿微微笑道:“还是公弼耳朵灵敏,竟然听出曲子的不同。不错,这首曲子正是一位醉心音乐的乐师许商,怀古创作的《致文王操》,虽不如《文王操》、《仲尼操》那般大行于世,但也有‘苍苍缈缈碧空之意境’。”
说起《文王操》在场的儒生、读书人大多知道,《文王操》本是用来歌颂周文王的琴曲,后失传。据《史记》和《韩诗外传》记载,孔子曾向春秋时期著名乐师师襄学琴,所学之曲正是《文王操》。后人在试图恢复还原《文王操》时,便将琴曲所描绘的人物形象主体由周文王变成了孔子,故后来的《文王操》被认为是赞颂孔子德行的曲子。古代以伟大的思想家孔子的儒家理念对于理想社会和理想人格的颂歌,其内涵深邃博大,旋律丰富感人,无愧为古琴曲中的经典之作,聆听此曲后,一种仰慕的、崇敬的心情油然而生。
苏洵自听闻这首《致文王操》后,便向姬长卿索要曲谱,姬长卿也没有藏私,命人将谱子操录好送给苏洵。
许商毕生都在追求正音雅乐,如今在姬长卿的协助下,复原这首文王操,并改进了些许,这才得以创作出这首《致文王操》。
许商曾言:“半生醉于乐律,五十终有所成,一曲致文王操,可慰我心,此死无憾矣!”
欣赏完音乐,到了大婚之日,姬长卿沐浴更换好喜服,骑上高头红马,带上聘礼,一路吹打演奏来到李府。
李府大婚在梓州城也是一件大事,但说李通判家是何等的高门大户,竟然将女儿下嫁给一个古怪的书生,更别说这书生还未有功名在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