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闲日读书(2 / 2)
两汉的尚武精神是最强烈的,那时的汉人还有‘有犯明汉者。虽远必诛’的尚武进取之心,隋唐两代也有李贺的,‘’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都是热血男儿,外向,奔放,积极向上的。
可自两宋开始华夏进入内敛,保守,含蓄。宋人常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宋朝的上层建筑设计,一切都是围绕‘抑武重文’来作文章的。
宋太宗因“斧光烛影”登位,虽不知他到底没有弑兄,但他知道自己继位最大的障碍便是忠心自己兄长的臣子,尤其是武将,他们若有异动,大宋将变成又一个‘隋’、后周。
在取得大权后,宋太宗提拔自己的亲信。其幕府成员如程羽、贾琰、陈从信、张平等人都陆续进入朝廷担任要职,慢慢替换宋太祖朝的大臣。此外,赵光义还罢黜了一批元老宿将如赵普、向拱、高怀德、冯继业和张美等,将他们调到京师附近做官,便于控制。
这一点就很耐人寻味了。
不过,这也是应该的,基本上每一位新帝登基,除了安抚旧臣外,就是提拔自己亲信,保障自己的有效统治。
对此宋太宗自取得皇位大权后,与文臣达成共识,共同联手打压武将集团,再加之宋太宗并无他兄长的统兵之才,猜忌心重,对掌控兵权的武将不断削弱,到了后期,宋太宗甚至通过阵图和幕僚拟定的作战方式来进行北伐。
对此姬长卿只能说,一千年后的蒋大队长直呼:“你懂我!”
宋朝儒家思想彻底统治国家政权,无论是统治者,还是官僚社会,都在鼓吹儒家思想、圣人之道。可儒家思想难道就是正确的吗?
在此后宋朝历代统治者,都在不断强化儒家思想统治,并开始有意的选择‘愚民’、‘节欲’思想,归根到底还是这种思想,能使民众接受剥削,再加上,两宋的崇文抑武将华夏的尚武精神完全泯灭,百姓逐渐没有了反抗,变成了统治阶级最喜欢的顺民。
自安史之乱以后,华夏的封建文明已经开始走下坡路。汉唐之前,国家是守外虚虚内。积极进取,国家和武将以开疆拓土为己任,当做是名留青史的事情。
而自安史之乱以后,尤其是两宋开始,守内而虚外成为国家对歪政策的主流,岁币,纳贡成为不兴兵戈的目的,守疆拓土为武将者不在是国家都主流意识。而为文官,东华唱名才是国家形态的意识。
这不能不说是华夏的一大遗憾。
在就是汉唐以军功为宰相。两宋以文官入宰辅。自两宋开始以后就是为了巩固皇权。防止武将造反篡位。而两宋之前,篡位,造反,称王称帝比比皆是。五代十国就是证明。从一个侧面也说明了华夏尚武精神的存在。而自两宋开始就在也没有篡位和造反的了。固然说明了儒家君臣父子之说深入人心,也说明了尚武精神和的缺乏与丧失。
正因为如此,导致了血性男儿的缺失。没有了尚武精神才让两宋皆亡于外族。
汉书贾谊曾说:“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古之治天下,至孅(xiān至悉(xi也,,故其畜积足恃。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淫侈之俗,日日以长,是天下之大贼也。残贼公行,莫之或止;大命将泛,莫之振救。”
这句话是说,生产东西有时节的限制,而消费它却没有限度,那么社会财富一定会缺乏。古代的人治理国家,考虑得极为细致和周密,所以他们的积贮足以依靠。现在人们弃农经商(不生产而)吃粮的人很多,这是国家的大祸患。过度奢侈的风气一天天地滋长,这也是国家的大祸害。这两种大祸害公然盛行,没有人去稍加制止;国家的命运将要覆灭,没有人去挽救。
宋朝目前的情况就是,生产的人在逐渐脱离生产,而吃公粮的人却因为“荫蔽”、科举不断增加。
姬长卿在阅读贾谊这篇《论积贮疏》的时候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政治智慧,或许也只有这些真正为民亲命的人才会研究整个国家运行的规律吧!
姬长卿很是触动,不由开始仿照贾谊的口吻,尝试着描述自己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