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边关(2 / 2)
宋朝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打破了之前的农桑社会秩序,造就了大量的流动人口,大量的商人、农民等纷纷涌入城市,和现代有点类似。那时候的流动人口可不叫“农民工”,而是叫“浮客”,即浮动的客人。当时的首都汴梁(今开封的常驻人口已达15万之多,比现在当然算不了什么大城市,但是在那个年代,汴梁却是名副其实的国际打都市了,其中的“浮客”人数竟远超“土著”。
由于这么宽松的户籍管理制度,宋朝时候也有很多的求学的异地学子涌入汴梁这个大都市,毕竟还是大城市机会多,和现代也差不多。
但是另有一些史书记载,正是由于汴梁机会更多越来越多的学子来到汴梁,因此在汴梁科考的门槛也变得高起来。不仅需要汴梁本地户口,还要在汴梁居住满七年以上,或者在汴梁有一定的地产才行。
虽然大宋户籍不像唐朝那般严格,但像姬长卿这样的‘归化人’,要想取得宋朝户籍,还是很难的。
由于没有户籍,又没有关碟文书,姬长卿与陈氏商队分开了,他向陈汉平表达了谢意,只等自己取得户籍后,再前往蜀中报恩。
陈汉平救了自己,姬长卿不管怎么说都是要报恩的。
虽说陈氏可以带着姬长卿一同前往蜀中,但这样会给陈氏一行带来不小的麻烦。
光从西北到蜀中,就经历无数次盘查,只要有一次盘查被将姬长卿搜查出来,陈氏商队就有被扣留货物的危险。
如今的陈氏商行已经经历不起一次波折,陈汉平会家心切,出来太久,还不知家中的生意是否安全?
姬长卿不敢因自己耽搁陈汉平的生意,毕竟人家救自己,且不说报恩,还是不要给人家添麻烦了。
户籍的是事,陈汉平也给指了条明路,可以到宁州府宁州别驾找帮忙。
姬长卿自知自己要想获得户籍,只能通过官方,可他不知道大宋是否会接受他这个“外国人”。
不过眼下并没有其他办法,姬长卿只能找官府想办法,不过在没有度关文碟,国家使臣文书,姬长卿实在没有办法。
边贸在宋朝税收上占的部分举足轻重,自宋辽签订檀渊之盟后,宋辽之间时有摩擦,局部仍有战争,两国之间虽然保持和平,但宋辽之间的形势让边关的大宋官员不敢大意。
姬长卿在关外待了一夜,反复思量自己可能面临得问题,在拟好了解决方案后。
这才走到城关,对着巡查的士卒行礼,说道:“在下姬长卿,乃西夷归化的汉人,祖上曾远赴西夷求学,如今回归故国,有事想请见此地驻守的将军,还请二位官人代为通传。”
大宋的士卒大多都是罪犯,或者破产的农民充入,所以在听说姬长卿是读书人之后,士卒二人很是尊敬,朝姬长卿问道:“小郎君客气了,我等担不得官人二字,你说有要面见我家将军,不知所谓何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