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明代人口和藩王经商及后妃多贤德(1 / 1)
明朝人口,很多统计数据相差很大,从朱元璋分封儿子为王开始,每一位皇帝都要封子弟为王,几百年下来,明朝宗室遍布天下,占据了大量土地,因此需要大量佃户为他们耕种,户籍归藩王宗室私有,减不了国家户籍数量和税基。
明朝中期,蜀王已经占有成都大半土地,相当于成都大半百姓从朝廷变成蜀王私人佃户。
大量人口没有被明朝官方统计。女性占比越来越少国大量农民私附到王公贵族名下,特别是宗室底下的佃农不纳入户部统计;另外大量农民失去土地,成为无产者,这些人口没有统计,而宋代做得比较好。
侧面验证:满清初期人口。满清入关后,统一战争期间在全国制造了大量的屠杀,然而在顺治18年(1661年统计全国户籍时,丁口就有1913万,推算人口为85万。显然,明末的实际人口肯定非常高。
比较可信的数据,明朝的人口高峰大致在万历1年,大约在16亿左右,极值在2亿。
即张居正去世的1582年,因为经历隆庆和万历前期的发展,明朝走出嘉靖停滞的状况,经济重新好转,人口增长。张居正死后,明朝弊政重生,加上万历三大征的消耗,人民生活应该是走下坡路的。
主角的传奇人生开始的地方长沙府,关于长沙府的人口,明嘉靖《长沙府志》载,1391年(洪武二十四年长沙府的人口达59l万人,这在当时是个可观的数字。
按洪武年间全国人口统计6万,到明末15亿人的增长率推算,长沙府在主角生活的初始年代大致在125万左右。
关于时代藩王经商
明代,中国商品经济空前发展,资本主义开始萌芽。皇室贵族们也抛弃“重农抑商”传统,争相参与到商业活动中去。
虽然明初,太祖朱元璋曾规定“官员之家,不能于所部内买卖”,“凡公侯内外文武官员,不得放债”,但藩王们还是不顾祖制,争先恐后地参与商业活动。正统五年(公元144年,广西桂林的靖江王朱佐敬,派人“私往交趾境内买卖,交通外夷”。天顺年间,江西宁王“占沿江地方,起竖仓敖,停商取利”,更为经商,而造私舡千艘之多,经营规模之大,令人震撼。
正德年间,湖广的荣王,内结宦官刘瑾,“占常德田二千顷,山场八百里,民舍市肆千余间”,巡抚韩重等官员坚持不给,刘瑾悉罢之。陕西的韩王“兼并山田市肆”,景王派官校将商业繁华之地“强收为业”,湖广地区楚王“经纪贸易与市民无异”。
经商太容易发财,使得明朝后期“无官不贾”,藩王利用自身优势地位,经商更为普遍:
藩王们经商主要倚仗特权进行,如将国家专卖的物资大幅度加价出售,或转手倒卖,充当倒爷(当然,他们不会亲自出马,而是派手下去办差,走私偷税漏税等。藩王贵戚们以权经商,大搞权钱交易,甚至进行敲诈勒索,公开抢夺之事。
“沿街抢夺复业人民蔬菜、柴行等物,骚扰地方,民不堪命。”
——《明史诸王五》
关于明代后妃多贤德
终明一朝,后妃的影响力都相当有限,虽然也有张太后、孙贵妃等少数政治女强人出现,但多是对政治产生积极作用的。明太祖马皇后、明成祖徐皇后、明英宗钱皇后、景泰帝汪皇后都是出了名的贤良淑德,而从不去主动干涉朝政。
为何如此呢?第一,明朝时期,程朱理学达到一个高峰,女性地位相当低下。在明朝,妇女守节、三从四德等是非常重要的。女性出生后一直养在深闺,出嫁后养在大院,是很多名门闺秀的宿命,与唐朝开放,女性追求更多权利的社会风气完全不同。
第二,明朝的后妃大多出身不高,尤其是皇后,明成祖的徐皇后是开国大将徐达之女,已经算是出身最高的了。其他皇后,大多出身平民百姓家庭,好点的是书香门第或者小门小户而已。
这些或是士大夫阶层的讲究。
而社会底层的百姓家中的女子,是没有人要求这么多“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
因为古代生产力低分配制度不合理,女子也得为生计疲于劳作,挣扎在生存线上。
所以,唯美的中国古典爱情,也许只能在王公贵族士大夫家中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