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支持与相信(1 / 2)
离开市电视台,陈艺杰和童画去往市教育局,很顺利的拿到近两年二十多所艺术类院校的招生简章。
办完正事,两人没在畈阳多待,抓紧时间坐车回银谷,晚上七点多才到达。
陈艺杰自然又晕车的一塌糊涂,硬撑着送童画回学校后,他才半死不活的回家。
第二天,陈艺杰去周启山家学艺,把关于策划节目的事,告诉了老人。
“你又是在闽建学习时,了解到的布袋戏?”
周启山听完,面色略带古怪道。
“哈哈哈,是啊。”
陈艺杰干笑道。
“我看你不是在那边待了几个月,是住了几年吧。”
周启山在县家具厂上班时,没少去闽建交流学习,知道闽建第一家具厂其实根本就不在市区,而是在距离省会城市较远的一个县城内。
在那能接触到外商,老人信。
但要说待几个月,连布袋戏都十分了解,也只能骗骗没去过闽建的人。
不过老人并不打算寻根问底,年轻人都有自己的秘密,他反而对陈艺杰的创意很感兴趣。
“你想用黄杨木雕制作布袋戏的木偶?”
“没错,黄杨木雕本就以雕刻人物见长,风格类古,正好适合来制作古典名著中的人物。”
“据我所知,布袋戏只有人物的脸和手需要木头制作,雕刻自然没问题,但你懂布袋戏木偶的详细制作方法吗?”
“其实布袋戏在全国各地都有,只是名称不同罢了。我懂得一些,应该可以制作出来。”
陈艺杰道,显得很有信心。
这当然是因为他确实懂的如何制作木偶,甚至知道能睁眼闭眼,四肢可动的布偶如何制作。
毕竟他的整个策划,借鉴得湾岛著名的“”霹雳布袋戏”,而且是几十年后的成熟版本。
作为闽南地区流传的传统艺术形式,霹雳布袋戏在他上辈子,拥有庞大的观众群体。
对传统布袋戏进行现代化的改良,剧情以华夏文化为底蕴创新,再辅以影视拍摄手法,便是霹雳布袋戏成功破圈,收到各年龄层喜爱的关键。
陈艺杰曾经专门研究过这个课题,当然,有些技术现在还无法实现,比如玻璃眼珠、“bjd”娃娃系统的四肢等。
但以目前的条件,足够他对木偶进行一定改进,虽然肯定比不上上辈子成熟的木偶,但放在现在,效果绝对惊艳。
而且,陈艺杰并不打算照搬霹雳布袋戏,闽南文化他不熟悉。此外,虽然霹雳布袋戏的影响力很大,可到底受其地域特色影响,在闽南文化圈之外,很难扩大受众。
上辈子,霹雳布袋戏就受到这个因素桎梏。
虽然进入二十一世纪后,制作方发现问题也曾出过普通话版本。
可惜,普通话版本既不受老观众待见,新观众因为没长期观看基础,又不太能接受。
他们更习惯看动漫或者真人电视电影,很难欣赏布袋戏这种艺术形式。
所以霹雳布袋戏后来只能努力维持老观众,在拉新方面,着实举步维艰。
陈艺杰既然知道霹雳布袋戏未来发展的瓶颈,自然不会重蹈覆辙。
从一开始,他就打算走创新融合的路子。
采撷黄杨木雕、越调等传统文化元素,进行大胆融合创新,再以群众耳熟能详的故事,打造一个新颖而易于接受和传播的新布袋戏。
这便是陈艺杰对玄黄布袋戏的想法。
玄黄者,天地之色也。这个名字,就包含着放眼全世界的含义。
把整体的构思向老人和盘托出,陈艺杰道:“师父,您老觉得我的想法可行吗?”
“拍电视节目我不懂,但我知道一个道理,创新总是很难的。我们这辈老人,一辈子玩手上功夫,在对新事物的理解和应用上,比不上你们年轻人。”
周启山露出回忆神色,颇有感触道:“我在京城美术工艺大学做了十年客座教授,发觉现在的年轻人,对老祖宗留下的传统技艺,越来越缺乏了解和热爱。或者你这种方式,能够让这些传统技艺和艺术,重新活起来。”
老人说的这番话,是他十年教学生涯的感触。
也正是这段经历,让他不会抱着老旧的观念,能够接受陈艺杰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