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笔生意(1 / 1)
话说东风读完初中不再肯进学堂,虽然只有初中文化,但那个年代人普遍读书少,因而初中生也算得上是高材生。
毕业后在家待了几天,猴子屁股再也坐不住了。
此时正处改革开放初期,镇上出现很多新式商品,市面物资日益丰富起来,喜欢赶集的人也渐渐多了,东风耐不住性子,天不亮也遛到镇上去了。
那时自行车刚刚兴起,有条件的骑辆自行车约二十来分钟便可到镇上,东风家条件有限,还买不起自行车,这自行车虽然不是轿车,但也象征着财富,哪家要是有辆自行车会尊贵很多,自行车也相当宝气,自然不好借,借无着落,只有靠二条腿上路,好在路程并不远。
早晨的轻风从他身上流过特别舒畅,脱离学校后的自由世界开阔了他的眼界,行走如意气风发般洒脱。
他起的早,路上人还不多,等到天亮时,热闹起来,赶牛车、板车、挑担入市卖菜的等等汇聚在三米来宽的马路上。
如果有哪个骑自行车的从他身边飞过,那潇洒极了,是让人非常羡慕的事。
快到镇上了,项上的一颗交易头脑让他萌生出做自行车行当的想法。
直觉告诉他自行车必是未来潮流,将来自行车大军必会占满整条马路。
这个想法促使他加快了步伐,为了保险起见,他决定先去镇上供销社观察那里的销售情况,验证他的想法,如果事实如自己所想,一定要逮住这个商机。
供销社自行车售卖处约有五十辆凤凰牌车等待买家,负责销售的是一个年轻小伙,由于是潮流货,不时有人上去摸摸车身,拍拍座垫,他便上前寻问是否购买。
东风远远观察,并不靠近,思考着这个行业的发展趋势。
这样观察至少十来天,他作出了结论。
按销售点平均每天销售约十辆自行车推算,他断定如果有了货源,车辆会不愁销售。
退一万步,哪怕自己业绩不如人,只有供销社十分之一的销量,平均一天也可售出一二辆车,而一台自行车的利润是二十元,足足是爸爸半个月的工资。
思路清晰了,但他身无分文,哪来钱进货,他去找亲戚借,亲戚们也穷的当当响,利润如做好的算术一目了然,他不想放弃。
偶然听人说银行可以贷款,他喜出望外,孤身跑到银行,但他只有十七岁,并不具备贷款资格,而且银行不愿冒风险,只提供抵押贷款,他被人请出了银行。
站在银行门口,他久久不愿离去,又无可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