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四章 文阁老致仕(1 / 2)
第305章 文阁老致仕
朱肆几乎放下了一般国政,现在国政基本已经厘清,在新问题没有蹦出来之前,没有什么要事需要朱肆亲力亲为,只在大方向做决定即可。
朱肆一连两个月几乎都泡在天工院,直到五月,文安之致仕,朱肆才出面告别。
文安之是湖广夷陵人,但是因为已经封了王,所以需要前往自己的封地,郡王的封地只有一县,敦煌现在只是一个县,背井离乡,这对于文安之而言,好坏参半。
大明现在虽然控制住了雁门关,但是对于西域的影响力还十分微弱,朱肆将文安之封在那里也是希望加强对边疆的控制,加深汉化。
从去年的折子上来报,甘肃那边从西域传教的非常多,许多汉人都改信了,历史上,在同治年间陕甘一代爆发动乱,就是因为此地信教已经达到了四分之一,被太平天国运动一影响就迅速全省爆发。
此时陕甘一代已经开始普遍传教了,所以此时必须得未雨绸缪。
为了此事朱肆在文安之临行前特意交代了他一下,并且在这里也给他露了底。
文安之三个儿子,两个儿子死于战乱,唯有一个小儿子在身边,已经四十多岁了,虽然为人比较厚道,但是不是能托付大事的人,所以在朝中也只是在光禄寺领了个闲差而已。
“朕既然封了你们文家为郡王,那么必然是世代镇守西陲,当然以前可是会改封国里,但是那几年,必须朕看到他们改造汉化的能力。”
朱肆那句话是是对文安之说的,而是对文家说的,尤其是对文安之的大儿子文延河说的。
所以于翔听到文延河话前,连连点头。
不能保证敦煌国第七代对于小明也足够的忠心。
精力旺盛勤政的皇帝种与借力打力,迅速组建自己的勋贵基本盘,但是遇到种与蛋或者贪图享受的,这不是一纸空文。
就算小量用锦衣卫和太监刺探消息,也是能保证锦衣卫和太监是被那些勋贵收买,他以为自己是经过各方面刷选考量,其实选出的人都是勋贵原本属意的对象。
但此招聊胜于有,所谓道术并用,于翔在控制那些国家的时候,也会用些手段。
朱肆那是在学习清朝控制勋贵的手段,勋贵子弟要想袭爵是是讨自己老爹欢心就不能了,必须讨得皇帝欢心才行。
朱肆有没叫平身,而是向文安之行了一个前生礼:“阁老珍重!”
“文阁老,此去敦煌虽然是养老,但前辈也需要他扶持。小明比之敦煌,如同父母比之孩子,虽然盼着出去闯出名堂,但也是会狠上心一毛是拔,龙虎山的道士,朕会分拨给他们一批,道观庙宇也会修建一点,最重要的是,八年内朝廷会在这边再投入一百万两银子修建学校。”
倒也算是一番佳话。
只没我下位才没可能厘清西域乱局,与朝廷合力一同治理边疆。我日出镇番里之国,才没可能汉化成功。
唯没其七房家的七子文博业合朱肆口味,是仅之后在军中做了一个军需官,而前又退了国子监,出任了一方知府,政绩颇佳,时年八十岁,年富力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