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回:太甲被囚伊尹乱,桐宫之变除元老(1 / 1)
第十六回:太甲被囚伊尹乱,桐宫之变除元老
本文并没有用儒学经典的美好结局,而是采用《竹书纪年》的血腥结局,仅以明示若无特殊注明,皆出自本书
闲话休说,且说商朝建立初期,伊尹帮助商汤子天乙(也就是商汤迅速树立威信,又指定相应的法律条文,也就是《汤刑》,《汤刑》是在其后的《禹刑》,处于治理国家的目的,就此诞生
商朝初年,官员均不敢胡作非为,当时社会高度稳定经济繁荣,诸侯因此咸附,后来伊尹又辅佐太丁,外丙、中壬三位君主,此乃四朝元老,不久之后汤的孙子太甲继位,身为四朝元老的伊尹,先后又写三篇文章,用来规劝如何做个有威望的君主,但太甲却没有因此变得勤勉,反而更加觉得自己作为商朝的君主,应该及时行乐而非这样一味的听从大臣
于是伊尹将太甲囚禁于桐宫之中,也就是汤去世的地方,而伊尹自己坐上宝座,在三年之后,太甲悔过自新并且杀害四朝元老的伊尹,重新获得王位,但又不得不任用伊尹的后代治理国家
由此可以看出,并非儒家文化记载的那样:还政于太甲,自己退贤;要不然伊尹也不会和后世霍光一样,称之为伊霍之乱了
两位同是辅助大臣,或者同样把持朝政,作威于一方,但也有所不同,霍光把持着威望或者说是持威立帝,而自己却没有登上皇位,但伊尹却不是,自己权高位之
在这里,浅浅的提一下商周的重要观念,那就是商代的巫祝文化和周代的天命观
在商朝,国家趋于完善发展的阶段,商王的时候,自称予一人、余一人(夏朝君主也是,但商朝君主对国家的完善更为突出,以示其至高无上,唯我独尊
殷商时候,商王过多依赖自己的祖宗观念,通过饮醴(也就是甜酒,以此来沟通神明,上传下达的巫祝用于治理国家,部分史官就是担任巫祝职位,但到西周的时候,史官史职地位明显上升,巫祝的地位开始下降甚至是动摇,大部分的巫祝逃亡至楚国,所以楚国有很严重的巫文化
与此同时,将祖宗观念抬升到很高的地位,不亚于以后形成的天命观念,帝就是瓜蒂
周公旦也就是姬旦,姬伯禽,周代礼制的创始人,孔子崇拜的周公,认为夏商的政权转型,就是天命的转移,又赞美商代列位先祖,明显就是想要安抚商代的遗民
至此,商代的王神观念(也就是君权神授,短暂的消失或者是巫祝观念和周代的天命观念,一同影响着后人
商朝的统治者和贵族的奢侈腐化,饮醴成风,酒器皿繁多,而周代则是不然,饮醴的风气被大规模的整改,而在殷商时期,凡事都得占卜问卦,周代就不一样,国人的举动(王畿内的人称之为国人,时刻影响着周天子的举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