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回:李冰父子修建都江堰,川地得以为天府之国(1 / 2)
第七十六回:李冰父子修建都江堰,川地得以为天府之国
本回先将时间稍后的都江堰修建讲述,下一回再讲述司马错和五丁开山的故事,而下回也稍微再提一下古蜀国和巴国的历史文明。
大唐诗人李白,曾著写《蜀道难》,来对古蜀国文明的描述(全文录用之,出自《李太白全集校注》,215年12月版,凤凰出版社,李白作者,校注郁贤皓:
噫吁嚱,危乎高哉!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蚕丛、鱼凫都是古蜀国文明的朝代名字,典型代表的就是其动物,第一疑似是蚕,第二则是鱼鹰,古蜀国的百姓改变以养蚕缫丝为生,开始定居捕鱼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
畏途巉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子规就是传闻的杜鹃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锦城为四川的别称,著名诗人杜甫曾言“花重锦官城”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战国时期,狼烟四起,而刀兵遂至,饱受战争痛苦的人民百姓,无不渴望中国再现统一。
当时,落后的秦国,经过变法改革,一跃成为“国富兵强,长雄诸候,周室归籍,四方来朝”的强国。
国势振兴、实力雄厚的秦国,亟欲统一天下,结束分裂局面。
秦欲统一中国,必须有其坚实的后方基地,为它提供可靠的兵力、财力,故早有图巴、蜀之意。
首先,秦惠王诱使蜀王修通了“石牛道”,并不断用金银美女去麻痹蜀王。
《华阳国志·蜀志》载:“蜀侯使朝秦,秦惠王数以美女进,蜀王感之,故朝焉”。
(更多的故事见于,下一回即第七十七回:司马错兴兵灭巴蜀,五丁开山美人迟暮
公元前316年,处于奴隶制割据的巴、蜀两国发生了激战。
《华阳国志·蜀志》载:“蜀王别封其弟葭萌于汉中,号苴侯,命其邑曰葭萌焉。苴侯与巴王为好,巴与蜀仇,故蜀王怒,伐苴候,苴侯奔巴,求救于秦”。
这就为秦灭巴、蜀造成了机会。
秦国的司马错分析了巴、蜀形势,认为:“蜀有桀纣之乱”,向蜀扩展的时期已到。
提出了秦灭巴、蜀,政治上秦有“禁暴止乱之名”,符合巴、蜀人民的愿望;经济上,“取其财足以富民缮兵”军事上,巴、蜀“水通于楚,有巴之劲卒,浮大舶船以东向楚,楚地可得。得蜀则得楚,楚亡,则天下并矣”的战略主张。
秦惠王采纳了司马错的建议,同年秋派张仪、司马错、都尉墨等举兵从石牛道伐蜀,蜀兵败,蜀王被戳。
蜀国灭亡后,秦在蜀地置蜀侯及蜀相,推行封建制度。
从此,奴隶制割据的蜀国,迅速向封建制社会转化。
封建势力的兴起,为都江堰的创建,准备了最可靠的社会历史条件。
而因为长期长江流域的灌溉,导致四川一带泛滥成灾,因此蜀郡太守李冰父子经过访察水脉,因地制宜,在前人的基础上建成。
分水工程在岷江江心以竹笼装卵石而成,将肆虐的岷江分为内外两股,化害为利,兼具汇洪与灌溉两大功能。
渠首工程通过鱼嘴分水堤、宝瓶引水口和飞沙堰泄洪排沙的有机配合,科学地解决了江水的自动分流、自动排沙、自动排水和引水的难题,使内外江的水量始终按四、六分成,即洪水时内江四成,外江六成,枯水时外江四成,内江六成,保证灌区既有足够的水源,又不至于发生水灾。
李冰(生卒年、出生地不详,号称陆海,战国时代著名的水利工程专家。
公元前256年—公元前251年被秦昭王任为蜀郡(今成都一带太守。
期间,李冰治水,创建了奇功。
他征发民工在岷江流域兴办许多水利工程,其中以他和其子一同主持修建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最为著名。
几千年来,该工程为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奠定坚实的基础。
后世为纪念李冰父子,在都江堰修有二王庙。
都江堰也成为著名的风景名胜,是继大禹治水、西门豹治水之后的又一历史治水名人。
而其子李二郎被奉为第一位的二郎神,直至晋朝,被杨戬取代,又至隋唐之际,并称为杨二郎、二郎神的称号。
后世祭祀
最早关于祭祀李冰父子的文献是,来自明朝宋濂一行人修撰的《元史》,而《元史(本纪第三十四,文宗三》的内容是:加封秦蜀郡太守李冰为圣德广裕英惠王,其子二郎神为英烈昭惠灵显仁祐王。
而根据民国时期,清朝遗老修撰的《清史稿》则写的是,《清史稿(志五十九》:(逮,即到了世宗朝,灌县祀秦蜀守李冰,封敷泽兴济通裕王,子二郎,为承绩广惠英显王。
后世争议
李二郎有载的名字一共三个,分别为李昱、李泰、李兆。
1、李昱
元代李稷《白云宫创建二神灵感祠之碑》:郎君讳昱,蜀郡守李冰第二子也。佐其父除水患有功,庙食灌口,川人号护国灵应王。开宝七年,去王号。嘉祐八年,封灵惠公。元祐二年,改感应公。崇宁初,进昭惠灵显王。
2、李泰
元代汪寿昌《昭惠灵显真人祠堂记》:昭惠灵显真人泰,蜀郡守李冰次子也。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应感公庙在望云门内草场庵,郡民立祠以祀。神姓李,名泰,秦时人,号灌口二郎。
3、李兆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蕲州,二郎庙在州治西。永康导江县高济王次子,即秦李兆也。
李冰父子部分文字记载,自宋朝开始,至民国而终,注意的是,近现代的著作并没有考虑在内,其主要作品和介绍有:
《德隅堂画品》秦蜀守李冰之子开二江,制水怪,蜀人德之,祠于灌口,世所谓灌口二郎者也。《独醒杂志》乃祠李太守父子也号曰:“灌口二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