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千头万绪(2 / 2)
战俘们在机枪和步枪的监视下正在给尸体剥离甲胄和衣服,剥脱出来的衣服堆积在一起,由另一队战俘用大板车送到分选处,按不同的面料进行分类,铁甲、皮甲、皮毛、布料、丝绸分别码放。
不远处是一群战俘在搬砖,十几个泥水匠在砌清洗池,另一边一群人正在垒砌大灶和建烘烤房。
这时,战俘营一阵骚动,从中州开来的十几辆自卸半挂运煤车沿着官道进入战俘营,喇叭鸣响,“呜...”。
庞然大物啊,这种自卸半挂运煤车载重量45吨,车身(含车头)长达十五米,受限于大宋官道的承受力,运煤车没有满载只装了一半。
战俘和工匠们停下手中的活计,看着自卸运煤车车厢一翻就把小山一样的煤倾倒在空地上,目瞪口呆。
同来的还有四辆车装的是水泥,卸下一辆,其余三辆要送到城里的难民营,砌灶和浴池以及厕所。
高尧辅和六营营长陈坤接到通知,匆匆赶来,见过张隽豪,通过介绍认识了传说中的王政委王建军。
一路小心翼翼的介绍战俘营的情况,战俘甄别已经结束,按各族人数比例混编各号已经完成,战俘目前情绪基本稳定。
先前有一些刺头和愣头青刚想要扎刺,立马被步枪和机枪打成了筛子,这样的人有三百多个,尸体在旗杆上挂起来示众,从此后战俘就老实了。
古人说的不错:蛮夷畏威而不怀德!
高尧辅继续介绍,按计划扒光六万多尸体的衣物并清洗消毒(开水烫煮)烘干需要七天,皮毛拆分后可以给小孩老人做坎肩或皮裤,同时进行的话,三天就可以让部分小孩穿上暖和的皮衣。
目前从陈留县源源不断地运送来的粮食,已经足以保障城里百姓和难民不挨饿,青壮难民和城里缺粮的百姓以工代赈。
清理街道上积雪垃圾的,每天两餐饱饭外还有三斤面粉五斤石炭的酬劳;清理下水道垃圾和淤泥的酬劳高一些,每天免费两餐,还可以获得四斤面粉六斤石炭的酬劳,足以养家;
清理出来的垃圾和淤泥统一发卖给在城外有田地的士绅,并包运到地头,秋后结算,所得粮食供给养济院老人和孤儿。
战俘按号出工,号长负责制,不许偷懒耍滑,否则没饭吃。一日两餐,面食杂粮约合一斤(一斤十六两,宋代是十六位称)。
十天后战俘将统一安排扩建官道,具体施工方案要等复兴军总部和华夏执委会交通组的安排。
在陈坤引导下视察了战俘营和六营的岗哨布置,张隽豪指出了一些问题,陈坤表示立即整改。
中午在六营用餐,馒头就马肉炖白菜,战士们吃得很香,铁血军是三餐制。
下午去刘家寺战俘营,情况大致相当,自此张隽豪和王建军心里有底了。
下午三点到了大相国寺难民营,周从仁和万大林赶过来作陪,张隽豪介绍王建军给他们认识,寒暄了几句。
难民营虽然秩序很好,但是老弱妇孺们大多蓬头垢面,衣衫褴褛,污秽不堪,神情憔悴目光呆痴,在寒风中或坐或卧瑟瑟发抖,住在寺院的厢房和回廊里,根本就不避风,大宋现在开始进入了小冰河期,看这气温大概在零下十几度,张隽豪和王建军对望一眼,感慨古人的生命力之顽强。
蔡迢和茂德帝姬也在这里,一脸疲惫,带着一群妇女在指挥民妇们清扫垃圾、给小孩分发衣物。
蔡迢看见张隽豪等人,急忙过来见礼,张隽豪把王建军介绍给他:
“蔡驸马,这位是我军总政委王建军将军,也是执委会主任。”
“政委,这位是蔡驸马!”同时张隽豪也把蔡迢介绍给王建军。
“你好蔡驸马!”王建军主动把手伸过去。
“王政委,你好!久闻大名缘铿一面。”蔡迢迟疑了一下,伸出双手跟王建军握手,蔡迢已经知道了海外汉人非军人之间,见礼是握手。
“蔡驸马,谢谢你对复兴军的帮助和付出!”王建军用力地握住蔡迢的手。
“王政委过奖了,应该的!”蔡迢有点不好意思了,自己做的这些事不是有利于大宋吗?
“难民情况如何?”王建军随意问道。
“缺衣物和燃料!”蔡迢回答很简单。
“老人小孩扛不住夜晚的严寒,今天早上又死了一百多个,惨啊!”
“城外衣物的清洗消毒已经加快了速度,石炭今天能运300吨过来,也就是六十万斤,中州已打造了一批烽窝炉和蜂窝煤,想必很快可以送过来;届时每个房间放两个,当能缓解夜晚严寒。”王建军缓缓慰藉道。
“另外,拉了几十吨水泥过来打造浴池和厕所,届时所有难民都得洗澡,七天一次,厕所要建好,不能随地大小便,难民营人口聚集要注意防疫。”
“目前治安情况如何?”王建军事无巨细,面面俱到的询问。
“政委,目前城里治安颇好,那些泼皮和刺头都处理了。”周从仁主动回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