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1 / 2)
在隆庆帝眼中,能完全信任的,除了起居太监和侯府的人,恐怕就只有这个独臂老太监了。四大监自二皇子留京都以来都各怀心思,隆庆帝看在眼里也没有阻拦。
这个海董青用一条手臂替隆庆帝打开江南财库的大门,别人不知,但是隆庆帝知道江南的重要。这脚下的这幅山河图,是他毕生的理想。若非当年海董青打开江南世族,以大夏的国力,不可能与北阳抗衡这么些年而不吃败战。北边战事紧张,军粮是必不可少,物资也是要源源不断的送到北边。这些粮食这些物资无不是出自江南地区,而为大夏立下如此功劳的便是这个老太监,也是为数不多知道隆庆帝毕生理想的人。
隆庆帝是要一统天下,灭掉北阳。
“爱卿以为朕还需多久时日方能一举马踏北阳?”隆庆帝指着山河图问道,海董青知道隆庆帝诏他入宫并非是商议战事,也随口答道:“今年入冬以来,北阳常年粮食紧缺的情况下,尚且能阻我大军十月有余,且有进犯之意,臣以为陛下当务之急乃是整顿江南,致后方无忧方能一举攻入北阳。”
隆庆帝闻言,看了看海董青,不禁叹气。有些沮丧道:“满朝文武,唯有爱卿敢与朕说实话。江南之弊,其一在皇室宗亲,其二在江南门阀世族。弊病久矣,深入骨髓,朕欲剔骨剜肉以去弊病,然时机未到。如今他们更是大胆到炸毁岭南两县大堤,北边的战事愈发激烈,镇北侯领兵抵御北阳,朕还要靠他们替镇北侯凑集粮饷。朝中大臣,洪武等人,主张议和罢兵,朕一拖再拖,拖出了岭南的诸多事宜,朕之过也。爱卿所言北阳粮食紧缺,朕看未必。沿海四省每年缺的粮食源源不断的运往北阳,他们以为朕毫不知情。如今萧瑟在沿海四省的作为无非是九牛拔一毛,无需过多时日,他们就会变本加厉,祸殃大夏之根基。朕请爱卿来,还请爱卿尚有爱才之心,替朕去一趟大理寺,文信侯之事,朕就托付爱卿了。”
海董青一愣,抬头看着隆庆帝,海董青也算是唯一一个敢直视龙颜的人了。
“陛下意已决?”海董青问道。
“太子碌碌,不堪大任,朕意已决。”
“文信侯在岭南,造势过大,此番陛下又将他推上风口浪尖,如此磨练,想必陛下已有计谋。臣愿以年迈之躯,替陛下赴汤蹈火。”海董青坚定地跪下,他已经明白,李府二十年前的旧案,陛下是一定要翻了。文信侯与二皇子交好,如今朝野皆知,隆庆帝让他去一趟大理寺,意思已经很明确了,海董青是前任织造局总管,有他在李子风身边,隆庆帝才放心。
“文信侯在大理寺任职,岭南之事也是他在查,爱卿说马踏北阳需解后顾之忧,江南之症,亦要劳烦爱卿了。”
“臣自当竭尽全力。”海董青离去前,多看了一眼那山河图,陛下的雄心隐忍几十年,从未消失过。
萧何从赶回皇宫,远远见到海董青一人走在宣武门直道上,知道事情已经晚矣。遂隐身暗处,不与海董青碰面。
海董青辉煌的战绩是以一条手臂为隆庆帝打开江南财库,但是极少人知道,如今大夏隆庆帝的心腹四大监都是海董青的学生。
萧何从看着海董青走出皇宫,又转身往宫外走出。海董青既然见了陛下,接下来就要看海董青是如何抉择了。海董青毕竟是萧何从的恩师,若要让他亲手杀了这位恩师,恐怕其他三位师兄弟也不会饶恕自己。
海董青悄悄前往大理寺,萧何从去了洪武府上。
李子风正盯着霍正龙,长信来报,门外有一个独臂的老人求见,李子风想不到何时见过独臂之人,但是深夜来访,必有蹊跷。李子风令人将海董青带到大牢之外,自己裹着裘衣出去见了海董青。
而萧何从则是会见了洪武,洪武是个老谋深算的人,料定萧何从会来,早早便安排人沏好茶水等候萧何从。“洪大人好别致,深夜饮茶,何事睡不着啊?”萧何从进门便看到洪武端着茶杯烤着火炉自斟自酌。
洪武放下茶杯,笑迎道:“来来来,过来烤一下火炉,外面冷,大监可不要冻着了。”门外下起了今年的第一场雪,萧何从来的时候,雪已经将屋顶覆盖。
大理寺的大牢外,海董青的外衣已经覆盖了一层薄薄的雪花,李子风捧着小火炉站在阶梯上看着他,这个从未见过的独臂老人,到底是何人。
“阁下何人,深夜来访,所为何事?”李子风问道,并未有请他入屋的意思,海董青细细打量着眼前的人,长得高挑唇红齿白的模样没有一丝将门后人的风气,裹着裘衣捧着小火炉倒是挺像京都那些达官贵人子弟。
“海董青见过侯爷。”海董青起手行礼道。
李子风曾听过自己的父亲说过此人,有心怀苍生之心,有雄霸天下之意,是当年陛下身边不可或缺的能臣之一。只是此人深夜来找自己,李子风一时半会还未知晓他的来意,京都官场水深火热此人又是半夜前来,而萧何从又刚走不到一个时辰,李子风难免有些猜疑。
李子风想了想,还是将他请进屋内,毕竟下着雪总不能让一位老人站在雪下。
大牢之中,烧着火炉,李子风将海董青请到大牢内,致歉道:“还请海公公勿要责怪,本侯要职在身,不能擅离大牢,致使公公屈身大牢,来日再向公公赔罪。”李子风弯腰歉意,海董青看着霍正龙,叹了口气指着霍正龙说道:“侯爷恪尽职守,但是此人却等不到明早了。”李子风不明所以,海董青问道:“海某来之前,宫里可曾来过人?”
“掌剑大监萧何从曾来过,刚走不到一个时辰。怎么?公公认得此人?”李子风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