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英豪电视游戏机发布(1 / 2)
计算机杂志的事情,陈兵只是作出了决定,但具体的筹建事宜,陈兵并没有多插手,把具体的工作都丢给了赵平去负责。
既然要撇清自己与这个it媒体的关系,陈兵自然是不愿意多在媒体的团队之前出现,而且此时陈兵还有更加重要的事情要做。
九月底,英豪电子开始进入正式的投产,为此英豪电子还专门搞了一个小型的仪式,邀请了特区和粤省的领导前来参观。
陈兵本来对这种场面并没有什么兴趣,但张知府却建议他搞个简单的仪式。经过前期的电脑换人才和软件大赛,英豪公司其实在省里和首都都已经挂了号了。
英豪电子是英豪公司在内地落地的第一个正式项目,而且别看投资额不大,但产值不小,是当时少有的出口总额能够过亿美金的项目。
虽然英豪电子从事的是电子组装,原材料几乎全部是进口而来,类似于来料加工,实际创汇额会大大折扣,但仍能达到千万美金级别,自然受到很多人重视。
陈兵明白张知府的建议固然有炫耀一下政绩的想法,但更多的还是为英豪考虑,很多时候,一些表面文章还是需要做一做的。
有了张知府的建议,陈兵也就从善入流,搞了一个小型的仪式,而且给一些打过交道的内地合作机构,都发了邀请,并主动承担了所有的食宿交通费用。
英豪电子有内部的食堂,有专门为研发人员配套的人才公寓,接待十几二十个客人,并不会增加多少支出。而且英豪电子这些配套设施的条件极好,远强过专门的招待所。
顺便说一句,半年前陈兵与特区政府交流时,随口建议李、赵两家来特区投资一个酒店,也被李赵两家所接受。
两家投资2万港币的和合资酒店项目,已经正式落地开始建设,转年就能够正式投入使用。
量产仪式规模不大,来宾也不算多,但都颇具份量。不仅特区的正知府亲自出席,还有一位省里的副巡抚亲自来剪彩,首都的部委也有人专程过来。
朱司长和丁司长所属的部委,虽然是英豪科技的股东,与英豪电子没有直接关系,但接到请柬之后也派了人专程过来观礼。
而陈兵的师母,也代表她所在的部门亲自走了一次特区。
剩下的来宾,就主要是特区的一些职能部门。
规格如此高的量产仪式还是有些意义的,至少足够唬人,经营企业要与各种职能部门打交道,有了这么多足够分量的来宾参加,各路的牛鬼蛇神就不敢轻易在英豪电子头上打主意。
赵平和李世豪是名义上的老板,在仪式过程中自然要以主人身份迎接各路宾客,陈兵顶着技术总监的头衔,也算英豪公司高管,又是出身内地,自然也要全程参与,四面应酬。
忙了两天,把各路宾客接待好,办完仪式,陈兵又陪着师母玩了一天,等把师母送走,才算彻底结束了这次公关活动。
英豪电子规模很大,仅仅是一线员工就招收了两千人,都是特区附近的居民,这些工人很多之前都是种地的农民,没有在工厂工作的经验,此前已经经过了两个月的岗前培训。
这么大的工厂,管理其实很复杂,徐天风原本的徐氏电子已经彻底并入了英豪公司,徐天风出任了英豪公司主管生产的副总裁,同时兼任英豪电子的厂长。
原本徐天风手下的管理团队,也被全部调到英豪电子担任高级主管,至于基层的管理人员,全部是从羊城借调过来的。
很多人会以为,一个电子组装工厂没什么技术含量,只要肯砸点钱就能建起来,工厂做的都是重复的生产,工厂的管理者也算不上什么人才。
但其实工厂的管理异常复杂,涉及到的问题非常细碎,没有足够的工作经验,根本不可能管好一个工厂。
而且,陈兵要做的电子业,是制造业的一种,是以工厂的管理为基础的。
后世电子业中流行的是代工模式,很多企业都舍弃了生产环节,把精力集中在产品研发和销售。
但其实代工模式的前提,是有专业的代工厂出现,能够替代电子公司的自建工厂。
这种代工模式,其实是整个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专业分工更加细致,产业链、供应链完整之后才能发展起来。
而且专业代工厂的科技含量并不低,几乎所有的代工厂都要大规模投入设备,研发工艺,才能真正生存和发展起来。
代工厂出售的,可不仅仅是工人的时间,而是专业的生产制造能力,那种以为代工厂只是简单机械劳动的想法,其实是一种想当然。
此时还是8年代初期,专业代工的oem模式还没有普及起来,陈兵是必须自建工厂的。
而且工厂管理的好坏,会成为英豪公司产品竞争力的核心之一。对于一家电子公司而言,产品的良率几乎就是企业能否生存的命脉所在。
表面上看,工厂的管理者似乎不应该缺乏,但实际上真正好的生产主管,一直都是稀缺资源。陈兵看重徐天风的就是这一点,因此才愿意拿出股份来吸引徐天风入伙。
徐天风从工厂兴建的时候,就一直驻扎在特区,有了前期的精心准备,英豪电子的投产十分顺利。
而且英豪电子很快就将产能彻底拉满,整个工厂三班倒,人歇机不歇,全力开始备货,因为英豪公司的下一个重要产品即将在圣诞节假期全面上市。
这个产品,就是陈兵异常重视的电视游戏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