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义精武社,反咬一口(1 / 2)
第188章义精武社,反咬一口
兴元府的兴元二字,是来自唐玄宗孙子唐德宗的年号,也是历史上第一个以皇帝年号为名的城市。
当年唐德宗李适因为削藩政策太过激进遭遇兵变出逃长安,就是在这里接受汉中百姓的拥戴,才得以重整山河。
出于感激,便破天荒地用自己的年号将梁州改为兴元府。
兴元府的城墙高约10米,东西长5里,南北略短,成长方形卧于汉水和褒水交界之处形成天然的护城河,看上去有很是雄伟。
关键是,很新。
其实之前的那个赵跑跑被迫跑路,很大的原因就是兴元府已经历经数百年没有好好修葺过了。
城墙早就破损不堪,难以抵御外敌。
考虑到兴元府重要的战略意义,因此当年‘夺回’城池后朝廷下令大修兴元府,历时数年重新打造了崭新的城墙。
不过在赵斌看来,兴元府这地方真没必要大费周章搞这么雄伟的城墙。
因为这座城市四通八达,是整个汉中乃至西北各州的物流和战略中心。
其存在的意义主要是当作指挥中心和根据地使用,以支持三关五州和秦岭防线的稳固。
兴元府本身在面对北方游牧民族的时候,并没有太强的防守意义。
因为真到了兴元府被围攻的时候,就意味着四周险关要地必然都已被敌军占领,进入被人关门打狗的节奏了。
再加上身处的汉中平原西北部,就算有南边、东边的援兵前来,也只有给北方的骑兵部队送人头的份。
如此孤立无援的情况下,再高大的城墙也不可能防守得住。
更悲剧的是兴元府周边的防线其实并不牢固。
其北边的褒斜道开辟于汉末,可以沿着褒水直通凤翔府,堪称秦岭最平坦宽阔的商道。
非雨季时,甚至不需要走栈道都能沿弯曲的河道到达对面。
秦岭特有的崇山峻岭到了这里几乎仿佛难产了一般几乎消失殆尽,全都变成了低矮的丘陵和馒头山。
整个400多里褒斜道从北边的褒城出发到对面的斜谷口,只有靠近斜谷口的衙岭一道险关,还被金国掌控着。
这条商道的开辟,让兴元府变得更繁荣的同时,防御属性直接拉垮。
连带着三国时着名的汉中咽喉-武关,也地位大降。
尽管南宋在褒斜道上屯驻了军堡和大量哨卡,但实际效果只能说差强人意。更多得靠关键时刻烧毁栈道拖延一点时间罢了。
除此之外之外,据说还有各种山间小路可绕过群山南北互通…
大约在二十年后,川军主帅余阶北伐汉中时,烧掉了所有元蒙人南下的栈道,企图趁着争取到的时间差光复兴元府。
眼看着就要成功,结果蒙古人在当地人的带领下成功绕小道南下打了他个措手不及,导致功败垂成。
不过仅一条褒斜道,还不足以让大规模骑兵部队敢冒着被闷杀的风险从这里冲进来,所以最终还得快双方将帅的博弈。
“唉,要是把修建兴元府的庞大人力物力投入到五州三关防线上去,就算恢复不了当年鼎盛时期的状态,也不至于日后被人如入无人之地…”
“不过谁让真正做出决策的人,都在这座宏伟的汉中首府之中呢。”
“老爷么以权谋私给自己谋些虚假的安全感么,不寒碜。”
赵斌入了内城后一边想着有的没的,一边欣赏沿途的建筑和风光。
兴元府极为繁华,不仅外城处处环绕着整洁的农庄、别园、码头等等,井然有序。
内城中更是鳞次栉比,宽敞大气,甚至还有一个风光秀丽的饮马湖,聚集着大批文人骚客在那无病呻吟、嬉戏玩耍。
又路过一座香火旺盛的寺庙之后,一行人终于到达了此行的目的地。
一座巨大的祠堂式建筑。
‘汉中大义精武社’几个烫金大字,裱在祠堂高大的门堂之上。
汉中大义精武社,简称义精社,是兴元府最大的民间武社。
各地的武社和弓箭社一样,都是官府承认的民间义勇人士形成的正规‘武林’组织。
人多钱多的地方往往有武社为主,而贫瘠小城或者乡间则是自娱自乐的弓箭社更多。
每到国家危难或者有外敌入侵时,官府第一时间会号召这些组织飞快聚集起大量的‘义兵’,随正规军一起抵御外敌。
所以在南宋历史上,如果看到某知州、知县组织军民成功抵御住了强大外敌的记录时,也别感到太惊讶。
人家本身就是有组织有底气的。
那么义精武社到底有多正规?
也就是白天整个兴元府都要听官府的,到了晚上半个兴元府都得听武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