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起点和君子的故事(1 / 1)
中国是一个无论进步发展到哪里,哪里就是起点的国家;中国是一个由君子组成的国家。
自从周朝《易经》道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开始,“自强不息”和“厚德”的“君子”便成为了中国人为人的标准与理想。西汉独尊儒术后,自从有“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诗经》成为了儒家经典,“君子”成为了男性或者男性读书人的为人标准。如儒家圣人孔孟等思想家所说的——“君子坦荡荡(君子心胸开朗,思想坦率心洁净”中的“坦荡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中的“日参省”,在家庭里,男性作为一家之主,“坦荡荡”是良好家风的必要条件,“日参省”是自我不断进步完善变得可靠的必要条件。
中国先贤们把成为“君子”的准则作为终点,而不是起点。中国把天地之灵的每个个人的起点比喻为“玉璞”(《三字经》中所述的“人之初,如玉璞”。每个人都要“雕琢成器”,而男性则要成为“君子”。众人皆知,达到“君子”的标准中任何一点都不容易,但正是不容易,比如,荀子《劝学》中“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一句:“君子”是“有学问有修养的人”,做到“有学问”,一般是通过“博学(广泛地学习”,做到“有修养”,主要是通过“日参省乎己(每天反省自己”。两者都做到,才能成为“有学问有修养的人”,达到“知明而行无过(智慧通达,而且言行没有过失”的境界。无论是“有学问”,还是“有修养”,都可以是个人一生的追求,同时做到这两点,不依靠良好的社会和自然环境,很不容易,失败的人更不在少数,毕竟“人无完人”,能在成年后的大半辈子或者在不断发展的整个人类历史中做到“知明而行无过”,是不可能的事情。
但重点不是结果而是追求和进步的过程。其过程中,儒家强调“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加上每个人都是“玉璞”的真知,每一个所谓的普通的个人,有了错误依然有权利有希望重新整装出发,不断进步,成为美玉,成为“君子”或者“淑女”。于是,由这样的个人组成的家庭、集体、民族,抑或是国家,都在探索进程中会走得越来越稳,变得成熟或者更成熟。
《红楼梦》里,作者借贾宝玉之口把男性比作泥土,是因为男性在儒家文化的环境里面承担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以及“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重任而成长的,是要做“积土成山”(荀子《劝学》的“山”的。众多的准则和成熟的体系,让男性的教育和成长必然经历波折,任何一个人在这样的环境里面,都同样很可能面临终其一生的过程甚至在某些准则上没有什么成长的尴尬。苏轼因被诬陷而贬到黄州,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感叹“人生如梦”,道出了多少古代男性——“千古风流人物”——追求成为“高山”而失败的遗憾:事业上一事无成的挫败感,在家庭里对不起家人的痛彻自责;同时又唱出了对成为赤壁“乱石穿空”的“周郎”的羡慕与渴望!
也正是因为如此,国家治理体制中的“君子”中的代表——君王,作为具体的个人,即使接受当时最好的文化教育,处于“权力之巅”位置的影响下,有很多做不成完美的“君子”,从而使得国家变得弱小而趋于灭亡。好比北宋时期,即使是国家繁荣,多代君王依然向大辽、西夏等少数民族政权奉送大量的财物,以求一时安宁,招致了汉人统治政权被契丹族政权和蒙古族政权取代,百姓生活于水深火热之中的后果。
当然,少数民族政权清楚儒家思想的对于不分种族个人的成长智慧和统治智慧,依然“独尊儒术”,从而也逐渐被汉化,被君子化。
总之,当熟读儒家经典的男性读书人成为了国家的上层建筑,国家、民族就能不断进步。中国古代朝代更迭,中华民族经历了众多波折,但却在一方面因为不变追求的“君子”而能连续不断几千年。
随着儒家思想的根深蒂固,儒家的“君子”文化的获得长达千年的普及,“君子”逐渐不限于成年男性。于是,在民族从鸦片战争开始经历了百年沧桑的过程中,君子们不断尝试走了不同的救国之路,最后发现最能与本土文化——儒家的“民本思想”“天下大同”相契合的马列主义。
于是,全世界第一大党应运而生。她的根本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佛心、仁心和童心合一之心,是儒家“民本思想”的最好体现,当追求与儒家经典的“君子”精神本质一样的成员成为了国家上层建筑,可以相信,中华民族不再像封建社会那样朝代更迭,而是有着几千年不断探索进步,精神品质不断固化和完善的君子形成的庞大集体,其志同道合是源远流长的,是凝聚力最强的,也是构建良性循环最强大的集体。
在前面篇章说过,个人的力量再伟大,也改变不了社会的进程,只有集体的力量才能,中国由古至今一直拥有这一特点。
当然,如果从纯粹的文化角度讲,中国的起点应该从中国汉字说起。汉字从道法自然的甲骨文开始,就凸显了中国人“天人合一”的世界观以及价值观的追求。即使随着社会、国家及其文化的发展和需要,汉字在十九世纪开始简化,在一定程度上没有那么“象形”,但是,文化的精神和追求是没变的。如半包围结构的“包”字——其写法不是全包,而是互包,表现出中国人“求同存异”的胸怀与企望;如左右结构的“珍”字——左边的斜“玉”旁,当与右边的部首共同形成“珍”的时候,写法上就去掉了点,上面的两横和第三横变提,给右边部首让了一定空间,表现了中华民族的谦让精神和为人态度……汉字书写体系出来的结构协调美反映的是“和”的理念……
(此处先省略一段文字
中国是一个谦谦君子之国,是一个无论进步发展到哪里,哪里就是起点的国家。中国人无论进步发展到哪里,都不会忘记屈原所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中国一定会为全世界的和平发展,为“天下大同”的“共产主义”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