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定国号收人心(1 / 2)
冯道闻言,连忙恭敬地回道:“臣领命,臣定当竭尽全力妥善操办陛下的登基大典!”
闻得冯道此言,李嗣源点点头,继续说道:“另外,登基的消息,你速速拟制,遣使告知各路节度使。”
冯道连连颔首,答道:“遵命!”
在一旁久未出声的安重诲眼见李嗣源对场中之人或礼遇有加,或安排重要的差事,唯独好似忘了自己,他的面色已有些不悦。
但李嗣源显然没有关注到安重诲的表情,反而伸手一拂,示意众人退下。
就在众人躬身准备告退之时,此时的安重诲终于按耐不住,发声道:
“臣有一事,还请主上明示。”
听到安重诲这句询问,原本打算退入后宫休息的李嗣源面上露出了一丝疑惑,道:
“爱卿还有何事?但说无妨。”
安重诲闻言,语气变得有些严肃地说道:
“臣请问主上,这新朝的国号该如何确定,还请殿下明示。”
“国号?”
国号?
听到安重诲问的这个问题,众人都是不由一愣,随即,他们便明白过来安重诲为何要有此一问。
李嗣源虽位列十三太保之首,与李家渊源甚深,但毕竟只是武皇李克用的养子,并非亲子,如今庄宗李存勖身死国灭,是否要延续唐号,这确实是个问题。
但李嗣源自始至终都没有主动提及变更国号的事,显然他并没有要改旗易帜的意思。
此时,听到安重诲突然提出这么一个议题,李嗣源眼中的不悦之色一闪而过,他装作不解地问道:
“继续称唐有何不可吗?”
听着李嗣源明显有些不满的语调,安重诲却好似完全没有在意一般,自顾自地回答道:
“当年朱温篡唐立梁,武皇至庄宗用几十年的时间灭朱梁,为唐报仇,承继了唐昭宗的大唐国祚。
可惜,庄宗虽灭了朱梁之国,但梁臣却有很多仍为重镇节度使,甚至此次兴教门之变就有许多朱梁旧臣参与其中。”
听到这话,在一旁的温韬之子温延衮面色就是一变。朱梁旧臣,参与兴教门之变,这说得不就是他老爹么?
安重诲可不管温延衮是什么面色,而是继续说道:
“如今,朱梁旧臣,甚至朱梁兵士,都对庄宗时期对其厚此薄彼心存芥蒂。
如今,陛下即位,正可摒弃旧朝,开创新朝。
这样,不论是旧唐众臣还是朱梁将士,都可一视同仁。
请陛下三思。”
听到安重诲的话,在场大臣都没有说话,反倒是李嗣源的皇子李从荣开口附和道:
“安大人之话很有道理,儿臣附议。”
见到自己儿子第一个蹦出来附议,李嗣源眉头皱地更深,他生怕别的大臣以为安重诲与李从荣是他授意,一会儿也纷纷蹦出来附议。
当下,李嗣源打断李从荣的话,转头向着一旁面色还有些难看的温延衮,说道:
“延衮呐,你父亲温韬也是朱梁旧臣。难道你父亲也如安重诲所言,对我大唐心生芥蒂,图谋不轨?”
听到李嗣源如此一问,温延衮登时吓得下跪,道:
“陛下,臣父对大唐,对陛下忠心耿耿,绝无二心呐。”
看到温延衮如此模样,李嗣源微微一笑,道:
“贤侄不必如此担惊受怕。我只是一问吗。你来说说,这大唐国号,是用还是不用啊。”
温延衮见李嗣源竟询问他如此重大的问题,当下脱口而出道:
“如此大事,自是要陛下乾坤独断,微臣又岂敢多言乱政。”
多言乱政?
听到这个词,安重诲双眼一眯,向着温延衮双眼瞄去。
李嗣源闻言,却还是不放过温延衮,道:
“我现在只是问你意见,你放心大胆地回答,不论你如何回答,我绝不怪罪。”
眼见李嗣源盯着自己不放,温延衮在脑中飞速思考着对策,最终,咬着牙开口说道:
“陛下,臣以为,大唐至今已有三百年,虽气数衰败,却仍为天下正统。
正因如此,当年先帝李存勖灭梁后才选择复立唐朝而并未自立新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