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坦诚相见(2 / 2)
他看不起有些人的虚伪,今天编一套履历,明天又编一套光荣历史;今年已是这般年纪,明年反倒又年轻了几岁。看人下菜碟,逢人说鬼话,只要有利可图怎么说都不脸红,这样的做法是对他人信任的严重亵渎。
而且,柳三变也早已习惯了人们见面就会提问,诸如你的词怎么填得这样好呀,你从哪里学来的填词技巧和音律呀,你有什么身世背景呀等等问题。
他微笑着道:“说说倒也无妨。我先世在河东,具体在河东的什么地方,我也不清楚。连三岁孩童都会背的那首《登鹳雀楼》诗,诗里的鹳雀楼在黄河的蒲口渡口附近,我老家据说离此不远矣。又说唐代大文豪柳宗元也是那里人氏,与我祖上同脉,因未考证,不敢攀比。鹳雀楼为长江三大名楼之一,我虽心向往之,却未曾去过。我祖上自五代时迁移到福建武夷山,住在崇安县五夫里的金鹅峰下,国初有名的诗人王禹偁与先父交谊甚厚,还曾指导我写作诗词,点燃了我对填词的兴趣,印象很深。”
公子打断了他,“哦,王禹偁,这个名字我听过,也算得是位诗人了。你的名字叫三变,如果我记得不错,‘三变’二字出自《论语》:‘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说的是君子有三种变化。”
柳三变不易察觉地点点头,他不想让别人在他的名字上作文章,但对方的博学令他吃惊,他继续顺着自己的思路说下去,“我上面还有两个兄长,长兄三复,次兄三接,我兄弟三人诗书画各有擅长,在当地小有名气,时人号称‘柳氏三绝’。说这个恐惹你见笑,无非都是会点儿皮毛,只是当时年轻,很爱听这些夸赞,现在想想还要脸红。不过嘛,填词的确是发自内心的兴趣,兄长开玩笑说,你这是学书不成,转而学画,学画不成,转去学诗。”
“敢问先生今年多大年纪,三十一、二?”
“哪里,四十出头啦。”
“四十?那可不像,看先生外貌,似乎不足三十岁,再向上猜一猜也就三十过点儿,先生是否虚报岁数了?”
“这怎么可能?”
公子真怪,非要弄个明白,“你说说你是哪年出生的吧,我一听便知真假。”
“我生于雍熙四年。”
“雍熙四年?”公子略一沉吟,诧异地说:“听先生这样一说果然不假,先生今年岂不四十出头了?”
“可不是嘛,实打实的四十二岁了,哎,虚度光阴,一事无成。”柳三变不由得轻叹一声,他又为公子反应迅捷而吃惊。
古人以年号纪年,从雍熙年到现在的天圣八年,其间包含了十个年号,每个年号的使用时间不一样,长的用了八九年,比如大中祥符这个年号就用了九年,短的只有一年半载。因此,不了解每个年号的起始时间,要计算从某个年号至某个年号其间共有多少年,简直无从谈起,就连柳三变也不例外,他也要掰着手指头算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