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碰了钉子(2 / 2)
他不由得想到,别看这个人不是歌舞场所的常客,故意躲到偏僻的角落。但从围观众人七长八短、参差不齐的叫好声中,他听得出来只有这个书生最懂行。
书生只是偶尔轻轻地鼓掌,或者嘴里发出一两声叹息,而这轻轻的叹息就恰恰落在演唱者情绪达不到的高度时。而其他看客图的只是热闹,对演唱者表演的不足之处茫然不知。
他见这人是个行家,有意结识,便凑过去问:“敢问先生贵姓?”不等对方回答,又自我介绍道:“在下姓崔。”
也许是他居高临下的说话语气惹恼了那个人,对方冷眼看他一眼,面无表情,冷淡地回道:“无可奉告。”
冷冰冰的语气,同样只有四个字,似乎是在告诉他,我又没想知道你姓什么,自报家门的多无聊。
“认识一下如何?”他只当没见到对方拒人千里的态度。
“路通南北,人各西东,你我不是一路人。免了,道不同不相为谋。”说完不再搭理他,专注地看着台上。
他碰了个软钉子,心里有些恼火,跟我结识还不是抬举你,哪儿能有你的亏吃。赏你天大的面子你不接着,故作清高,瞧这股子酸劲儿。
正想再说点儿什么,往回找找面子,场上的舞蹈表演已经结束了,响起一片鼓掌喝彩声。
又有两个歌女先后出场唱了两支曲子,老调老词,只换来几声稀稀拉拉的掌声。在这黑瘦客人前面坐着几名看客,看样子是一伙的,他们开始交头接耳地议论上了。
“怎么又唱这俗套子的曲子,就没有点儿新鲜玩意儿?”
“也是啊,前两晚在别的歌楼还听过几首好听的,这里还是老一套,今晚白来一趟了。”
“可不是嘛,我听说现在流行的新声都是一个落魄文人填的词,他又善度曲,精通音律,他的词谁唱谁红,歌女乐工争着抢着要他的词。这儿没新词,一定是他没来过这儿。”
一个人顺着刚才那人话音说道:“你们见过这个人吗?我听说这人俗得很,他从不与清高雅士为伍,更不结交权贵富豪。不过也有人夸他不爱财,视富贵如粪土,清高孤傲,他才是真正的清高之士。我还听说,一般富家花重金请他填词,他一点儿面都不给。倒是有的歌女被他看中,他白为她填词。”
“你说得对,我也听说许多歌女想他想得发狂。她们喜欢他,是因为他很雅,他的词唱出来清新悦耳;她们也有的不喜欢他,是因为他太俗,连北里的下等歌女向他索词他也给。照我说这是嫉妒,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
“你说这话真矛盾,不过又是事实。一边指责他低俗,骂他是文人中的另类;而一边,哪里的歌楼家宴,不唱他的曲子,又被大家骂为低俗。就像咱们几个,就算找到他,也不一定能和他交为朋友,可又每晚东寻西找的,不就为听上几首新声?哎,你们说说,‘俗’这个字是攻击他这个人呢,还是他填的词?”
“谁也没见过这个人,当然是说他的词俗了。顺着歌女的意思填词度曲,这种事古往今来还没听说过。歌女历来是下贱之人,他又和她们连在一起,骂他的人只会越来越多,名头越大流传越广,早晚得成千古骂名。”
“你以为挣个千古骂名就那么容易?千古骂名不是你想得那样,街巷里撒泼打滚,欺负老实人踹寡妇门的遍地都是,那些都是该骂之人,不过也就三天五日就没人提、没人记得了。能够得到千古骂名的人,必得有过人之处,非得是干大事业的,最能说明这个问题的是三国时期的曹操,那是千古奸雄,所以才有了千古骂名。”
他看看几位朋友,“你们说是不是?何况有些事是对是错要过许多年才能下定论,这个填词人别看现在火得出奇,也许过不多久就像一阵风似地刮过去了,想留下骂名或美名,谈何容易呀。走吧,还是回家睡觉去吧。”
议论一番,几个人似乎失去了兴趣,站起身来想要离去。台上正在整理场地,台下有些乱纷纷。
黑瘦客人默不作声地听着别人议论,心中有些烦躁又有些不安。看来留意这个填词人的人不在少数,不是只有自己,大家都在猜测、寻找这个飘忽不定、来无影去无踪的填词人。
见到有客人要离开,他也想随着大家离去,总比自己一个人悄悄溜走显得有礼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