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70章 东北系,千万漕工,衣食所属!(2 / 2)
当然,除了周亚珺,江城也是没闲着,拉着博城的一些高薪的收入员工集体让央视做采访,不能总学软件,总是要学点别的东西,自然,他们的影响力就不如周亚珺大了。
第一,没有五百万来的那么吸睛。第二,不如周亚珺长得好看。
当然,对于周亚珺这种情况,其实,最为害怕的就是她膨胀了。
一旦真的觉得自己无所不能了的,那就很容易膨胀,然后,导致走向毁灭之路。
所以,江城也是毫不介意让员工知道,公司到底有多么强大。
就拿,周亚珺来说。
她是深切的明白,公司的强大之处,第一,别的不说,没有鸿蒙商城自己的软件卖个锤子。第二,强大的不全是自己,而是这个团队。第三,周亚珺对自己的能力有一个高度的认知,做做软件还可以,运营市场到底行不行?没有专业的团队自己到底能不能发展起来。
如今,整个东北系的扩张模式还是不太一样。
最为核心的是博城集团和鸿蒙集团。
这两大集团主要是掌握核心的资源,内部砸钱搞研发,研发出来了东西之后,立刻考虑市场化的问题。
解决掉了市场化的问题,就会组织团队,调配人手成立全新的公司,搭配好框架,管理好财务,制定好虚拟股权分红,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基本上还是以市场部门为主导,研发部门配合市场部门,甚至研发部门的工作人员也要去市场部门去调研,真实的去了解市场的需求,剩下的东西,就是看你自由发挥了,一般来说,除非是出现重大问题,不然的话,是不会干预的。
如果是发展到了最后出现了性质相同的公司,那么就会组织合并降低内耗,一致对外。
如果是这个公司自身裂变出了全新的东西,那么就裂变出去,组建一个全新的团队,新的公司。
公司内部有人想要创业,有两个方向,一个是按照鸿蒙或者是博城的调配,提交自己的思路又或者是方案,然后,不给你任何股权,最多只给你百分之一的虚拟股权,却是给你管理权,由总公司给你安排人手,也可以自己去找,但是需要跟总公司报备,财务还是要拿捏在总公司的手中的,其实跟自己内部孵化也是差不多的的模式。
这种就是主要合作伙伴,被称之为一级合作商,优先合作。
第二种就是,直接出去,拿钱创业,但是,在这之前,你的所有的专利版权都是属于公司的,而不是属于你个人的。
这个就是第二种,二级合作商,次级合作。
从91年一直到800了现在98年。
这种裂变式发展,已经让东北系大大小小至少有了三百多家企业,其中盈利的企业有一百九十七家,直接给东北系工作的员工,竟是达到了一百四十九万,而间接为东北系工作的,凑在一起至少有五百万起步,要么是工厂附近的饭店,烧烤店,在要不然就是卖给的学生的文具盒的。
本来从九七年开始,就要出现大规模额下岗潮。
这也是博城和鸿蒙靠着自己职业培养体系硬生生的吸收这一群工人。
整个东北成为了全世界造车的中心,更是跟远东的贸易中心。
不夸张的时候,这些功劳全都算在江城的头上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指望着东北系吃饭的人又何止千万?
现在东北系的特点就是喜欢往下探索,并不是直接靠着沿海城市,而是下探的到乡镇这一级,然后看看是否有创新点,对比起更多的企业喜欢集中在沿海城市,东北系则是喜欢创造就近工作,自然这也是备受地方领导的喜欢。
企业在这里,创造的利润大,收税也就多。
对于自己的政绩来说,自然也是非常好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