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九章 高桂英的质疑(2 / 2)
皇帝的眼神像要吃人!高桂英心惊不已,自知把话说过了头,赶忙起身跪倒,谢罪道:“臣妾失言了,请陛下恕罪。臣妾的意思是说,堵胤锡诳时惑众,把人心都搞乱了,恐于稳定不利。”
“怎么不利?”李自成嗤笑一声,“难道还能闹内讧,自己人打起来?”
“那倒不至于,可是群臣争论不休,总不是什么好事吧?”
“说破无毒!”李自成大手一挥,“各持己见,畅所欲言,为君者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这不是很好吗?岂可阻塞言路,妄求众口一词?那样除了歌功颂德,阿谀奉承,还能听到什么真话?”
“不是阻塞言路的问题,而是人心乱了!”高桂英有些急了,争辩道:“人心一乱,就好比驾车的马各有各的方向,这车还走得了直道吗?”
这比喻很形象,李自成笑了起来,走过去扶起高桂英,说道:“朕明白你担心什么,但是马车走什么道,不是由马决定的,而是由驾车人决定的。理越辩越明嘛!出发前争吵几句不算什么,也许还更容易看清方向,未必就是坏事。至于上路后仍然各自为政,那也没什么可担心的,驾车人手里的鞭子难道是摆设?”
好像是这么个理儿?高桂英有些迟疑,想了想,又问:“众口纷纭,是非难辨,该当如何抉择?君意欲左,臣意欲右,又当如何抉择?”
李自成想起了民主集中制原则,但却只是笑笑,说道:“皇后也是带过兵的,怎么会问出这种问题?孟子曰:‘自反而不缩,虽褐宽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崇祯十一年(1636)汉中惨败之后,皇后与朕失散,若也这样优柔寡断,恐怕后来的重聚就不会发生了吧?”
的确如此!高桂英有些惭愧,屈膝福了一福,说道:“臣妾受教了。”
“好说!”李自成摆了摆手,转身又要走,“朕去了,看看堵胤锡在忙些什么,不会还在做说客吧?”
“听说伪明出了两个朝廷,一个在福州,一个在桂林,他正在烦恼呢。”
什么?!李自成再次停住了脚步。
这不对吧?不该是福建的隆武政权和浙东的鲁监国政权吗?桂林怎么也冒出个政权来?难道这个世界有另一条历史线?
这可是个要命的事!他的所有举措都是基于偷看了剧本而制定的,如果剧本被篡改了,那他自诩的有的放矢、从容不迫,岂不全成了自以为是、迷之自信?
“桂王登基了?”李自成问,觉得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不是桂王,”高桂英摇了摇头,“是靖江王朱亨嘉。”
靖江王朱亨嘉?李自成拼命搜索自己的记忆,可是他读书向来囫囵吞枣,无论如何也想不起朱亨嘉是何方神圣,只得作罢,又问:“是谁的后代?”
高桂英笑了起来,“听说是明太祖他哥的后代。”
“啊?哈哈哈哈!”李自成放声大笑,重又把心放回了肚子里,“癞蛤蟆想吃天鹅肉,这也值得堵胤锡烦恼?”
“严起恒不是要去梧州?”高桂英把头一歪,觉得皇帝这次可不够敏锐。
“哦哦!”李自成拍了拍脑门,“把这个茬给忘了,那么,严起恒怎么样了?”
“这就不知道了,陛下得问军情部。”
李自成想了想,如果有什么意外情况,军情部应该会主动奏报,既然没奏报,那就是没意外,便没再多言,转身走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