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六章 江阴首义(2 / 2)
一天之内,这里进行了两次集会。
上午是生员集会,向方亨抗议剃发。
现在则是士绅耆宿们集会,针对方亨的求援信商讨对策。
在传看了方亨的信件之后,众人群情激愤,王公略率先发言道:“常州府的公文说‘留发不留头’,方亨的信里又说‘多杀树威’,清狗的獠牙已经露出来了,不能再对他们抱有幻想,咱们必须做好自卫的准备!”
“说得有理!”陈明遇立即响应道:“我们不能坐以待毙!”
“清军势大,以我一县之力岂可抵敌?”县衙书办任粹然却有些担忧。
“民气可用!”王公略把眉一蹙,挥拳说道:“理应放手一搏!”
汪一鸣点头称是,“吴淞尚有大明水师,也可以引为外援。
生员沉曰敬反对道:“兵凶战危,还是上书请求免予剃发才是正途。”
“这却是迂论,留发不留头,你没听到?”上午带头向方亨发难的许用忿然做色道:“难不成上书不准,你就要留头不留发?”
“士可杀不可辱!”冯厚敦也怒道:“如果剃发,我等有何面目去见列祖列宗?”
“只怕会阖城尽皆齑粉。”吏书吴大成摇头叹道。
“不就是一死吗?发决不可剃!”
“对!誓不剃发!”
“现在说得轻巧,届时却不免畏缩!”
“你说这话是什么意思!”
堂内响起一片吵嚷之声,陈明遇见到事不能决,走到绅耆何茂跟前,拱手说道:“何老太爷,您老德高望重,如今众人争执不下,您得说句话。”
何茂已经七十多岁了,身形消瘦,须发皆白,但却耳不聋眼不花,颇为矍铄,听陈明遇让他发言,点了点头,站起身来。
“诸位安静!”陈明遇喊道:“请何老太爷讲话!”
众人安静下来,一齐看向何茂。
何茂手拄拐杖,环视了众人一圈,沉声说道:“诸位都不愿剃发,但是否举义反抗,却又意见不一。依老朽之见,举义是掉脑袋的事,不宜强求,我等愿意誓死守城的留下,老弱妇孺与不能同志者,宜速离去。”
众人闻言,纷纷看向刚才反对的几个人,沉曰敬、任粹然、吴大成等人情知不可久留,在众人的鄙视中默然退出了明伦堂。
许用见大计已定,提议道:“我等起事,不可没个名号,便称‘江阴义民,中兴大明’如何?”
众人轰然叫好,于是挂起朱元璋的画像来,一同参拜完毕,王公略高声说道:“议也议了,拜也拜了,怕死的也都走了,何老太爷,该怎么干,你就说吧,我们都听你的!”
何茂摆手道:“老朽年迈白身,难当此任。陈典史为人宽厚,治安有方;冯训导深明大义,聪明睿智,当推此二公为首,可成大事!”
众人又是一片叫好声。
冯厚敦说道:“冯某一介书生,出谋划策尚可勉为其难,披坚执锐则未免力不从心,还是以陈典史为首,冯某从旁辅助为好。”
陈明遇赶忙拱手推辞道:“非是明遇假意推托,实是不擅兵事,深恐贻误大局,罪咎匪浅。旧典史阎应元,本已升任广东英德县主簿,以母病未行,全家侨居在县东砂山,素怀忠义,深谙兵事,可请来主持大计。”
阎应元在江阴典史任上时,曾经驱逐海盗,平定民乱,政绩十分突出,江阴人都很感念他的恩德,听到陈明遇的提议,立即表示赞同。
计议已定,江阴义民一面派人去请阎应元,一面宣布四城戒严,斩杀了知县方亨、主簿莫士英以及常州府派来监督剃发的四名清兵,在江南第一个举起了反清义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