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集 和尚(2 / 2)
蓝采和转头一看,不禁大吃一惊。那人竟然是个金发碧眼的外国人,估计四十来岁,也穿着灰布长袍。
何晓霞小声问:“城固县怎么会有外国人呢?”
蓝采和犹豫道:“多半是传教士吧?不过我记得好像只有北京,山东,广东这些地方有外国传教士啊。”
还没等他多想,后面的余杭就也发现了那个人,他兴奋地冲着那个外国人喊道:“hello,hereareyoufrom?”
那个外国人也没有想到,会有人用英语和他打招呼,转头看时,见是三个道士打扮的人,身材比他还高大,并且肥胖,完全不像大明人。
他用流利的汉语说:“我叫方得望,很高兴认识你们。“
余杭吃惊了:“哎呦,你还会说中国话?真是佩服。我叫余玄机,他叫蓝采和,她叫何仙姑,我们都是科技道的道长。“
蓝采和问:“请问方先生,你来城固县是旅游还是经商还是传教?”
方得望一听更加惊奇了,心想这几个人大明人怎么什么都懂啊:“我是耶稣会的传教士,过来汉中府这边传教已经三四年了。你们也是过来传教的吗?”
蓝采和笑道:“我们不传教,我们是要去汉中城办事的,刚刚进了城固县,就碰到你了。”
余杭问道:“方先生有没有空?等下一起吃晚饭?”
方得望很干脆地同意了。
众人一起往前走,来到一处旅店安顿下来。然后三人找了个小饭馆,邀请方得望边吃边聊。
原来这个方得望是法国人,今年四十一岁,早在八年前就奉耶稣会总部的命令到中国传教。他先在澳门学习了一年汉语,随后又在北京、太原等地传教。
在山西太原传教时,他结识了一位祖籍汉中城固县的姓韩的知县。
韩知县被方德望拉进了天主教,并介绍他到陕西传教。三年前,方德望翻越秦岭来到了陕南,主要在汉中、城固、洋县一带活动。
蓝采和邀请方得望有时间了到华阳县传教,承诺会积极配合和帮助他的工作。
方得望自然满口答应,并且十分高兴。他一个人来到陕南,每天过着苦行僧一样的生活,传教事业非常不顺利,他一直没有打入知识阶层,平常接触的贫苦农民认为方得望不能为他们带来直接的好处,所以并不接受他的说教。如今偶遇的蓝采和三人,明显是读书人,对于天主教也不排斥,应该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方得望走后,余杭问道:“蓝道长,你把方得望叫到华阳县有什么企图?咱们这刚一到大明朝,你咋就又想着里通外国了呢?”
蓝采和笑道:“咋说话呢你,没大没小的。这咋能叫里通外国呢,这叫我家大门常打开,促进文化交流嘛。”
余杭道:“你别扯没用的,到底什么企图?”
蓝采和道:“其实吧,也没有什么太大的企图,就是想和外国人拉上一点关系,当然也不是所有外国人都行。这个时代,那些什么荷兰,什么英国法国,都没用,最有用的是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
何晓霞说:“葡萄牙好办啊,过几年咱们有钱了,就去澳门找葡萄牙人。”
蓝采和笑道:“现在这交通条件,去一趟澳门也不容易啊,弄不好就得一年半载的。西班牙人就更麻烦了,整个大明朝都不一定有,找只能到菲律宾去找。”
余杭道:“你找他们干嘛?是不是想买大船,那种三千吨五千吨的战舰。”
蓝采和道:’要买他们战舰的话,那帮孙子未必肯卖呢,他们自己也不富裕,能挖几个大师傅过来咱们自己造船就不错了。其实我是想和西班牙人搭上线,他们每年从南美挖银子,然后用大船运到中国,换成丝绸茶叶瓷器再运回欧洲发财。我想让他们从南美过来时,给咱们捎点货。“
余杭一拍大腿:“明白了,南美洲是西班牙的地盘,那里好东西多得很。天然橡胶,对,我就要橡胶,有了橡胶,咱就有轮胎用了。“
蓝采和道:“对,南美好东西多了,还有鸟粪,那也是好东西。“
余杭道:“鸟粪我不喜欢,都给何姐了,我就要橡胶。“
何晓霞笑道:“南美洲还有辣椒,番茄,土豆,红薯,玉米这些,大明朝都缺。不过你让他们把鸟粪运过来,他们未必乐意,那东西又不值钱,不合算。“
蓝采和笑道:“有什么合算不合算的,反正他们要的是丝绸茶叶和瓷器,他们只要是把鸟粪拉过来了,咱就给他们丝绸茶叶和瓷器不就完了嘛。’
余杭道:“哎呦,一船鸟粪换咱们一船丝绸,那咱不是亏大了?”
蓝采和笑道:“丝绸太贵,那咱就用茶叶,反正汉中的茶叶多的是,也不值钱。或者咱用瓷器换,瓷器重量大体积大,合算。”
何晓霞问:“瓷器也很贵啊,换鸟粪能合适吗?”
蓝采和笑道:“你傻呀,景德镇的官窑瓷器,各种工艺技术,精雕细琢的,肯定很贵。但其实那是咱中国人的审美,人老外还欣赏不了呢。回头咱也弄个瓷器厂,烧一些老外喜欢的那种大盘子大碗,画一些西洋裸女在上面,欧洲人不要太喜欢。”
余杭笑道:“哈哈这个主意好,看来做生意这事啊,还得靠咱蓝道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