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暗影间谍2(1 / 2)
探眼、探耳暗中观察第三批植树队植树,用手腕精灵记录下植树情况。
他们趁植树队离开时去观察速生树。
刚种下的树种当天就出芽扎根,没过几天就成小树苗,在过一段时间,树林就初具规模。
树木长得如此迅速,再看看沙漠部落贫瘠的土壤和不多的水源……这让探眼、探耳觉得这速生树一定是什么秘密科技。
……
复光之神一般不会把秘密科技交给人类。
秘密科技是远古文明科技里的一类,一般这些科技都不是建立在一般科学理论上的。
一般科学理论就是人类可以依靠公式具体展现的理论。对于很多自然人来说,数学公式已经够繁琐了,光用公式就能劝退大部分自然人。
但是随着人类的科学研究不断深入,就会遇到科学理论的困境,研究的自然现象得出的实验数据超出了人类的感官体验。
典型的就是远古人类时期的量子理论。
量子理论如起初使得一众人类科学家都捉襟见肘,一度只能引用概率进入理论。这自然也是一种很具有妥协性、创新性、建设性的。
但是用概率描述实验结果不符合人类的朴素逻辑,就像一个电子怎么即是粒子又是波?同时存在两种状态,同时处在两个地方?又存在纠缠……
人类早已触摸到不一般的科学,后来这被称为超感知科学。
之所以称为超感知科学,就是因为研究的内容超越了人类的感知。
……
人类很大程度上依赖视觉、听觉、嗅觉、触觉……这些感觉来感知周围的事物。
电子的尺度和光子是同一量级的。人类的视觉依赖光,而人不能“用光研究光”。
如果说光子撞击视网膜使人看见东西,那光子是人类视觉感知的最小单元。问题来了,比光子还小的物质人能看得到吗?人们能想想比光子还小的粒子是什么形态的吗?
还有一点,如果光是粒子,那为什么被光照耀的地方不会凝结一片堆积起来的光粒子——一块照耀的残留物?没有光照残留物,那光子就不同于原子,不构成物质。那光就是波?
远古早期人类用波粒二象性来描述光,既有粒子性,又有波的属性。而光子只能被理解为静止质量为零的粒子。
静止运动后光子就没有质量?就消失了?
这些科学结论都与人类朴素的逻辑不符,理解超感官的现象需要新的一套逻辑体系。
……
至于构建基本粒子模型也费尽远古人类头脑……
那些基本微粒子超越了人类的视觉,超越了人类的感知能力。所以对基本粒子的模型构造会让科学家头疼,他们顶多想象原子是类似恒星行星那样小球绕着大球转。否定了太阳系模型之后再建立电子云、概率云模型。
不管是云模型还是行星系模型,都是建立在人类以往的视觉经验上的。
其实远古人类要做的其实很简单,就是坦率承认自己以往的认知摆脱不了感知经验,而靠以往的感知经验理解不了超越感知的自然。
量子尺度就已经突破了人类视觉经验,突破了整个人类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