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四章 老黑的战斗力(1 / 2)
包拯属于大器晚成,二十九岁才中进士,而且名次并不高,王尧臣小他四岁,韩琦更是小他九岁。
但他性格耿直,又以孝道出名,因此好朋友还真不少,尤其是文彦博,跟包拯还是儿女亲家。
上文说过包拯命好,还真是,天圣五年进士科被誉为北宋龙虎榜,光是后来当宰相的就高达七位。
北宋另一个龙虎榜,是后来嘉佑二年的进士科,那一榜是群星璀璨,三苏加上曾巩,唐宋八大家就占了四位。
更有名扬千古的两位大宗师,程颢和张载,程朱理学的奠基人,为往圣继绝学的横渠先生。
这豪华的阵容被后人誉为天下第一榜,可问题是这一榜的同科关系并没有天圣五年那榜好。
由于王安石变法,嘉佑二年这一榜的几乎都参与其中,而且是对立面的居多。
天圣五年这一榜则是好朋友居多,包拯那么能喷人,一声弹劾高官四十多人,偏偏他的同科仅有两人被他弹劾。
当然这不是说包拯徇私,而是说这一届的同科少见的正能量居多,而且团结。
仁宗要是晚几年再变革,等这一届官员真正掌控大权后,庆历新政或许不会那么草草结束。
两天后包拯完成交接,正是出任开封府权知,兼殿中侍御史官职,当场就上了一道奏折。
“臣弹劾判大名府、同平章事夏竦,身为外任重臣,入京述职后逡巡不去,滞留京城,实乃怠政行为……”
赵祯第一次见识到老包的刚硬,夏竦留京不去的确别有心思,可大宋并未违反律法,只是拖延了几天罢了。
这问题完全可以搪塞的过去,比如身体抱恙等等,又不是拖延很久,一般不会有人那这说事,但老包不仅说了,还直接喷他怠政。
王拱辰等据理力争,可老包就是抓住一句话,你述职完成了,又没有医者证明你生病,凭什么赖在这边。
“大名府乃北方重镇,肩负抵御辽国的大本营位置,身为主官不在当地,尔等想置我河北百姓于何地!”
老包上纲上线,开始发挥超一流喷子的水平,把御史台诸人都看傻了。
人家这话有道理呀,大名府之所以被升为北京,不就是作为对抗辽国的大本营,虽说宋辽已经盟誓了可万一呢。
当天夏竦上书请罪,并拿出医者的证明,说自己已经卧床数日了。
医者给出的理由是他在西北守疆劳累,这次突然回京松懈后病来如山倒,有理有据大家以为这事可以结束了。
可没想到包拯紧接着上了一道奏折,说夏竦既然病倒,大名府不能缺人太久啊,建议朝廷重新考虑,换一个判大名府的主官上任。
“臣看病历说明觉的很有道理,夏相公总理陕西四路军政,判河中府多年,的确劳苦功高,吾皇应该体谅功臣,让其多休息,不如解去他的职位,让其宽心修养,待其病好后再行任用……”
一份奏折洋洋洒洒的,说的好似他多关心人家一样,可把夏竦气的七窍生烟,这是弄巧成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