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零九章周毅之道,沮授之策(1 / 2)
第110章周毅之道,沮授之策
黄巾打的好算盘,但是毕竟是一群市井之徒,格局依旧太小了。密谋大事,岂能是可以提前露出獠牙的?
“公与认为,如果我此时告发太平道谋逆,可以挽留大汉的局势吗?”周毅问道。
“太平道声势浩大,某不信张角肯引颈受戮,除非朝廷能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让巨鹿官员将那三兄弟杀死,否则必然会提前……但若是不告知……”
周毅挥了挥手:“毅怎会如此?”
末了,周毅再看向沮授:
“公与,我比你年长几岁,抛开官职不谈,我亦可以作为汝之兄长,公与还请如实告诉我,你果真要走么?毅……着实需要你啊。”
沮授听了,心中将乱麻一刀斩断,随后长揖到地,起身后真挚的说道:
“沮公与岂是朝三暮四之人?某饱读圣贤之书,却又生逢如此乱世,只觉上不能沟通圣意,下无法兼济平民,州郡再三征召故而推辞。遇府君后,顿觉吏治一新,兵士强而不骄,官民学而不厌,某应府君为内吏之心,岂有造假耶?”
“然而时局如风云变幻,大汉朝内有阉竖勾结反贼,外有天灾人祸流民遍地,授只感觉心有余而力不足。古人云,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某不得不再问一句,府君的‘救国之道’是什么呢?”
周毅沉吟了一会,随后说道:“我大汉朝……内忧大于外患,但是救国之道却不在洛阳,这是我跟卢师早先便说过的。”
沮授深吸一口气,道:
“府君英明!”
周毅一愣,随后惊喜道:“公与竟能懂我?”
“府君之言,在下深感认同。”
沮授感慨道:“府君二十余岁就被朝廷重用,名声传扬全国。昔日在上谷时,将军奋然生发忠义之心,率领乌桓阻敌,使鲜卑心裹恐惧。府君又到渔阳,渔阳百姓便稽首归顺。”
“您拥有一个郡的军队,便可以击败鲜卑单于,倘若太平道果真揭竿而起,天下一旦大乱,您聚集一州人马,稳定局势后,向北出发,一战便可以威逼遏止鲜卑匈奴,掉头向东,便可以震慑高句丽,这时凭借着战马和悍将,天下又有谁敢同您争锋呢?”
“您这时派大将驻守各关要塞,居幽州之险,进可控制黄河以北,退可保全自身无忧。”
“府君只需勤政爱民,一旦时机成熟,朝廷必然命府君平乱,这时府君领十万大军出关,军士一心,天下谁人是府君的对手?凭借这样的条件,几年之后,天下可任意府君施展抱负!”
周毅听了,惊喜莫名!
周毅不是惊喜与沮授的策略,因为在他心中早有一套更加完备的方法,他惊喜的是,沮授的心是跟他在一起的。
两人都是聪明人,有些话直说太俗了。
周毅在知道沮授也知道太平道要造反的时候就在试探他,他要看看沮授是不是荀彧那样心中更加偏向于大汉,虽然从此人后世的生平中想应该不是,但此时的沮授还是很年轻的!
沮授的回答无疑是极为聪明的,他明白了周毅不举报太平道就是要拥有更多的准备时间,他知道周毅在等待时机。
但沮授没有鄙视周毅,反而是说天下大乱之后周毅要怎么办,用这样的方式避免了两人可能存在的尴尬对话。
沮授这时候也明白了周毅为什么不去渔阳,因为周毅不能只要一个渔阳这么大的地方,而是至少需要他策略中所说的一州军马!
所以周毅得再升官,然而想升官就不能再去渔阳了。
周毅已经察觉到了自己远远低估了士人们盘根交错的力量,他明白了他再回去渔阳也没用。
简单点说,天下士人或许会容忍自己改革一郡之地,但是不会有人能够看着自己将一州甚至数郡的士人都给斩落下马。
就连皇帝都不会允许这样的事情出现,周毅这样的行为只能是自寻死路,说不得啥时候周毅就沦落到跟孙伯符一样的结局了。
有些事情只要提前半步就是伟大的发明,但如果你一下子提前十步,天下人都会觉得你是个疯子!
周毅想的很明白,他就是要先通过黄巾起义搞得天下大乱,然后再亲自把他给平了然后升职,一物多用,一举双得!
“听公与一言,某之前些许不甚清晰之处也恍然大悟,公与再不可轻说离去之言,当同某共图大事!”
周毅紧紧的握着沮授的手,真诚的说道。
时代变了,就连沮公与这样根正苗红的士人都不愿庸碌的站在天子面前了,这正是周毅的机会。
沮授认真的点了点头,他心中有傲气,立志要做出一番事业,君择臣,臣亦择君,沮授觉得,眼前不声不响密谋多年的周公衡未必比那四世三公的袁绍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