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宫尉(1 / 2)
如果能画个地图,就好理解得多了。
雎城紧挨着东岭关,就在壶口下游,庸水沿着大岭的东侧汇入丹水,与鸡泽的东端连起来,正好是个三角型。
曾弧的军队到鸡泽边缘,大军车马辎重在沼泽中行进困难,但如果只是几个人,还是可以沿着鸡泽边缘,找到一些猎户山民,商旅通行的痕迹。
文大文二两人,循着往日来往雎城的记忆,用了一天一夜,抵达雎城。
雎城现在只是居民聚居形成的商镇,虽然也建有一些碉楼暗堡,关城也派了卒吏巡查,但墙垣颓败,民居年年累建,根本没有城里城外之分。
文大按照叔甫吩咐,寻些路人,问清了门户所在,就去投递书信。
东岭关的守将名为宫奇,也不知道从哪一代先人开始,就世代驻守东岭。他的家族本来是西晋姜氏家臣,他爷爷宫尉平却在戎狄掠关时选择了投降,保住身家性命。
宫尉平,意思是姓宫名平的将领。和家臣门人称呼曾弧为卿尉类似。
也就是说,宫奇也可以叫宫尉奇。所以现在的人看历史书,不要老觉得奇怪,怎么古代那么多名字叫尉,叫公的,它们往往是代表爵位或者官职,不是本名。
但这也难怪,因为东岭这里,早就是狄戎部落南下交易的集散地。宫尉平这一家子,世代都在东岭,与狄戎的交易,他们家占了大头。
如果不是在姜晋国主心中没什么江湖地位,他宫尉平也不至于世代戍守边境,一边是待他刻薄的国主,一边是衣食来源的客户,如果无事时还好,但如果客户还带着几千骑兵,怎么选择就一目了然了。
宫奇继承东岭关尉以后,当然也延续着和狄戎的来往。
只是近些年,西秦收服狄戎诸部,在莽山设了军集,军集就是军队自己做生意。狄戎无须跑那么远的山路来和东岭关交易。
所以东岭关日渐萧条,宫奇没有了大块收入,天天吃老本,家臣家将也没有油水可揩,丢了各种明面的走私的门路,怨颟不已。
文亥的书信,最重点的一扎,是写给宫奇尉府主簿宫瑁,所谓“三十年读书不如一诣习主簿”(东晋史学家习凿齿语。宫瑁是尉府第一家臣,管理着整个尉府,尉府各种交易往来,都是受他指派。
文家的商路,主要就和宫瑁往来。
待接了通报,唤来文大二人,两人自称文亥族侄,宫瑁也未有怀疑,看了书信,问明来意,沉思一会,交代下人安置二文,自己急急到前院寻宫奇。
宫奇平日也不驻关城,东岭关多年未有征战,关城破败无人修理,名存实亡。每日只是安排一些老弱兵卒奴隶值守,连值日的臣将都很少过去。
见到宫瑁前来,就说:“来得正好,近日城中,流民似乎多些,主簿可有见解?”
宫瑁拱手后说:“宫尉,瑁正为此事而来。”
“且说。”
宫瑁取出文亥的书简,递给宫奇,宫奇知道文家这些年是自家的大主顾,看了书简,内容简单,只是说遣人有要事托付,就说:“主簿细说。”
“据来人所言,曾侯欲取庸城,姬牧存了一战之念,文氏恐有不测,想举家北迁雎城。城中流民,恐怕也是庸伯征召丁壮,故而潜逃。”看宫奇还没有说话的意思,主簿接着说:
“文家之事小,曾侯之事大。瑁所虑者,若曾侯真取了庸城,会不会沿着庸水再下东岭关?秦曾素来不邻,怕是意在东岭。”
“丹水大泽在侧,曾侯岂会如此不智?”宫奇觉得可能性不大,接着又说:“年前曾侯取漆,也未渡漆水攻占巴国。”
“也不可不防。”宫瑁说。
“待文氏来时,使其入关,城中辎重财货,也先移入关内,多征奴隶民夫,把关城修整修整,若真有不谐之事,暂趋关内一避。虽说东岭关城腐朽,重修不易,但越大泽,渡丹水不是易事,毁了壶口栈桥,多少军卒无用,无须过多疑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