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九、论道(1 / 2)
“何为大功德者?”
“有一种,为讨伐无道。”
“何为讨伐无道?”
“上古时有大国名殷,其王纣为狐妖所惑。造鹿台,设酒池,悬肉林,使男女赤体相逐其间,胜者赐以女姝,任意荒淫,败者以炮烙之,血肉赐奴隶为食。西周国文王发在野之民伐之。胜利之日封神一百零八人。此为伐无道。”
“如此看来,朕伐罪秦,可是讨伐无道?”
“小人不知。上古之时,王纣之怨,沸反盈天,殷都之怨,如云蔽日。西秦是否如此,须得君侯才知。”
曾侯听了,心想:如果按殷纣之事来论,西秦却远称不上无道,于是就问:“那还有什么是大功德?”
“还有一种,是爱育黎首。”
“何为爱育黎首”
“上古之时,有王舜,亲耕历山,予民牛马,节约人力。渔猎雷泽,予民以罾,民得肉食。陶河滨,铸寿丘,遗民以器。故而王舜住过的地方,一年就有许多人聚集,两年就成了城市,三年就成了大都城。舜死时,连草木都为他掉泪,日月也失去光辉。他也被天上大能,荐为掌管太阳运行之神。”
“王舜真让本王向慕啊,除此之外,还有什么是大功德?”
“若论功德,最最还有一例。”
“速速说来。”
“上古时,有名李聃者,论道而立德,明阴而洞阳,著五千字,鸟闻而知其能飞;鱼闻而知其能游;兽闻而知其能走,人闻之而成龙。直抵彼岸,被尊为无上太上老君。”
“上古之时,竟然有如此大能,真真神奇。”
“还有一人,名为孔丘者,曾问学于老君,却认为老君之说无助于黎首,有违于伦理。自立道德,劝施仁政,提倡教诲,广开教化之门。授弟子三千,门下七十二贤人皆为神仙,人称孔夫子。后来之人赞其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也是直抵彼岸,被尊为大成圣王,万世先师,地位比老君还要尊贵。”
“这孔夫子,竟然比老君还要尊贵,却不知是何道理?”
“君侯,此三例分别对应立功、立德、立言。说的是凡躯成神的前提,至于成神之后,何者更为尊贵,却是要看谁更为备受称颂。”
“老君道德一说,闻者成龙,为何就不如孔夫子广开教化?”
“道德一文,深奥晦涩,若闻者不明其义,如何能成龙?所谓成龙,只是一个比喻,说的是人自强不息,日日健进,总有脱胎换骨之奇。”
“那是不是说,老君的道德奇文,就是你前头说的修身洗体之法?”
“君侯所猜无错,正是如此。”
“啊……士庸可知老君道德奇文内容?”
“小人只记得几句。”
“速速说来。”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恍兮惚兮,其中有物;惚兮恍兮,其中有象;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君侯,小人实实记不得多少,道德奇文五千字,奥涩难明,如何就能记住,待我慢慢思索,记得一句便说一句,君侯恕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