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章 不饮盗泉之水(2 / 2)
“这还用你说,”刘思琪当场就欲怼我,还说:“这就是吃席的时候,孩子不懂事,他”说到这,她又是哑然一顿。
然而这次,让她理亏的部署顾虑在场的人。
而是意识到,自己对当时的事情,认了理亏。
她又怎么能是自认理亏的人?所以咬牙侧目,不看我了。
任凭她傲慢,我也不屑搭理她只是话归当下,刘思琪的老公还算虔诚,立马担心的问着我:“姜承兄弟,接下来这事,该怎么归置,您说,我都听您的。”
“是啊,”刘思琪的父母,也问这茬。
“不难,”我当下便说:“帮我早黄纸朱砂,还有笔墨最好能有红绳和挂铃。”
听我这么说,刘思琪的父母,顿时就说起:“这些东西不难,就是那挂铃,我们,我们去哪找!”
“村里应该都有现成的,”我想:“牛脖子上戴过的挂铃,反而会更好!”
“这就好办了,”老人家当场便张罗了起来。
至于朱砂黄符,还有毛笔,老人家都说:“对面孩子的姑婆家,正办丧事,灵堂内虽然没有道士先生主持,但黄符朱砂那些还是有的。”
当下便让刘思琪去讨一点回来。村里人所谓的讨,就是要一点。
所以才有一个词,叫讨要因为村里人品性纯良,自古就讲究有借有还,古人素来也讲究无功不受禄。
还流传了一句谚语,叫做“智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
古人甚至将借了不还,都卑微的视为乞讨行为。
可见这古人的忌讳颇深,是后人所不能理解的。
所以自古流传的礼仪,也衍生了很多忌讳。这些忌讳的缘由,乍听之下后人无法理解,也就自然而然的漏传了缘由。
只将一些无来由的讲究,流传后世。
可不管怎么说,也正因为古人的讲究,才在那个礼教大于天的时代,礼仪之邦,文明古国才流传了下来。
不过那些都是后话
当下的刘思琪是什么脾气?她根本就不为所动,也对家里人的安排,噗之以鼻。
气的她老公和两位老人,脸都绿了。
最后还是刘思雅,自告奋勇的说,她去拿!
众人分头准备着东西不多时,他们便分头将东西给拿了回来。
我率先以朱砂研磨,研好之后,在以毛笔饱沾朱砂,最后在牛铃上画咒画了一记驱魂咒。
只等牛玲上的符咒收笔。
我在将毛笔饱沾朱砂,最后朱砂毛笔,落咒黄符画了一咒《鲁班书》上的五雷咒。
可黄符收咒后,我却迟疑了,唯恐自己画的和书上有什么出入。
虽然,我的确对《鲁班书》里的记载很有印象。
但当下这种事,只怕稍有差池,会招之祸害,灵异上的事,还是谨慎为妙。
可就在这思绪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