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章 婚事(1 / 2)
探春从小就是在逆境中成长,经历过一次又一次的挑战,面色自如丝毫没有变化。
贾母插话了。
王家的心思,贾母清楚的很。
不过每个人都有各自的心思,她还能不让别人生出心思不成吗,哪怕她被人叫做老祖宗,也没这份本事。
贾母突然出声,命人将戏暂歇歇。
“小孩子们可怜见的,也给她们些滚汤滚菜的吃了再唱。”又命将各色果子元宵等物拿些与她们吃去。
院子中的老爷们,也趁着安静,开始畅谈起来,一个管家匆匆到了贾政耳边。
贾政悄悄的起身,跟随管家离去。
有人看到了,也当做没有看到。
陈德言在偏厅中独自喝茶,进来贾府就看到了府中的热闹和气派,不愧一门两国公的门第。
根据他大哥送来的急信,有件紧急的事情,需要勋贵和官员同时出手。
山东布政司的苏观,贾雨村等,都已经答应,现在就等着贾府帮忙出手。
不久。
彷若一夜之间,京城到处就传开了,蛮族的使者要停战。
“不可能。”
有人不信。
蛮族割据了奴儿干司不提,还占据着辽东大片的土地,如何就能这么轻易的停战。
更有这些年,多少人牺牲在辽东,国内军士加上百姓,伤亡高达数十万。
在辽人守辽土之前,山东就有大量的军户,服役在辽东,多少家有亲人死在了蛮族的手中。
浙江,四川同样也各有数千户百姓,有亲人牺牲在辽东。
还有为了对付蛮族,国内征收了不可计数的物资,百姓深受其苦,如果真要是放弃奴儿干司和那些土地。
那这些年消耗的物资,军户的牺牲,百姓的困苦,岂不是看上去荒谬至极。
“除非蛮族让出所有的故地,才能接受和蛮族的和谈。”
贾雨村以听闻京城谣言,上奏疏询问朝廷是否有此事,并郑重的告戒朝廷。
这道奏疏,完全是不可能的。
蛮族放弃大周故地,难道重新缩回原来的赫图阿拉城吗,其余不提,只这一地,如何养活征服的这么多人口。
不光是辽东都司,山东,金陵各地,甚至广东的官员,都开始上疏,辩论此事。
短短月余,就形成了一股风潮。
而陆仲恒,慢吞吞的才到山海关,就被朝廷紧紧召了回去,先等此事商议妥。
民心难违。
哪怕是门生故旧遍布朝纲的刘一儒,也不敢出面承担此事,何况是促成此事,担上奸臣之名。
面对京城百姓群情激奋,朝廷终于清楚的发文,此事乃无稽之谈,纯属谣言。
忠顺王在辽西和蛮族使者见了数次,争吵与详谈,做出了众多的努力,终于谈妥一些细致的方面。
例如共同钳制金江镇,蛮族如何归顺大周,如何控制互市的规模等等。
更有大周拉拢和分裂金江镇,压制和收服金江军,万一逼的平辽侯造反,蛮族又如何出军协助大周等。
忠顺王所有的谋划,结果等来了一场空。
因为传言的事主就有忠顺王,甚至有御史弹劾忠顺王,认为他卖国求荣。
徒耗无数钱粮,新复数万辽西军,不思光复旧土,却要和蛮族划疆而治。
上对不起天恩,下对不庶民,如此辜负圣人,当废黜此人。
刘一儒都不敢抗衡民意,何况忠顺王。
只能悄悄的,强硬的逼迫蛮族使者离去,不让人发现。
“此事必定是出自平辽侯之手。”
虽然没有证据,忠顺王却还是料定了谁破坏了他的计划。
他的幕僚同样如此认为。
首先此事到如此的境地,获利最大的就是金江镇。
其次,如此迅勐的把消息传开,实力非同一般,而平辽侯在国内的关系深厚,又能办成此事。
“平辽侯心怀叵测啊。”
图门算是亲眼见识了平辽侯,在国内的关系网,令人咋舌。
听到忠顺王的不满,图门点了点头。
“此人必定是大周之祸。”
忠顺王皱眉。
去年。
平辽侯无法保证打败蛮族,所以拉拢蒙古,请调国内援军,促成了多方的联军,才击败了蛮族。
这倒是提醒了忠顺王。
辽西军力不如金江军,但是辽西有一处便利,更靠近草原,同时又能掌握互市之利。
既然无法和蛮族结盟,但是辽西军可以和蒙古部落结盟。
他和皇台吉想到了一起。
准备了月余的计划,功亏一篑,皇台吉立刻派了使者,出使科尔沁各部,乃至东部蒙古各部。
先不提皇台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