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一章 绝唱(1 / 2)
贾鉴终于逃了回来,一路辗转找到了将军,并详细的告知辽西和蒙古方面的军情。
“形势对我们不利,我们吸引了蛮族的主力,哪怕我们打败了皇台吉。
但是以辽西的几处的便利,定然抢在我们前面占领海州。”
贾鉴如此说道。
“一切以打败蛮族为最先目的。”
唐清安沉思片刻,做出了决定。
他有金江军十二万,朝鲜军五万,合计十七万。
忠顺王有辽西军一万,国内援军五万,合计六万。
因此忠顺王想要拉拢蒙古六万余骑兵,以此达到十二三万军力,增加实力彻底稳住海州。
大战未决,现在还不是翻脸的时候。
只要能打败最大的强敌蛮族,是进是退,金江镇都游刃有余。
高达三十万的联军,如果上下一心进攻蛮族,那么蛮族必败。
而如果现在就开始了内斗,那么蛮族不一定败。
这一次都不能打败蛮族,将没有下一次。
因为国内的情况,已经不允许支持这么大的战事,朝鲜也耗尽了潜力,未来金江镇将要独自面对蛮族。
贾鉴明白了。
同时谢友成也收到将军的严令。
密切配合友军,以保障自身安危的情况下,不要和友军发生争抢地盘的事情。
这件事各军的将领不能理解,自己打生打死,难道便宜了外人吗?
而唐清安除了高层的将领,无法和全军做出解释。
例如根据金江镇机密的情报,国内民乱四起,等等方面的考虑,才认为目前用不着和友军消耗力量。
这些友军在辽东呆不住,大战一停,多半就要调回国内平乱。
有些事知道是知道,但是不能捅破。
捅破了形势就会发生变化。
例如在忠顺王看来,就会认清楚金江镇确实有造反之心,精力也不会再用在蛮族上面。
虽然不满意友军的争夺地盘,但是各军将领,对军司的命令无人敢违抗。
更是因为平辽侯的威信,加以复仇的民心,前线各军都在奋勇前进。
而各处的友军,因为金江军的退让,获得了大量的地盘,也把心思都用在了战场上。
忠顺王虽然不满贾鉴的逃跑,但是对平辽侯的表现非常满意。
因此他带领锦州军和蒙古军,勐攻古城屯,东昌宝,东胜堡一带,准备断绝海州的后路和粮道。
此地带蛮族不敢失去。
皇台吉脸色发沉。
三十万联军攻打蛮族,威力已经逐渐显现,他虽然能对抗金江镇大军,后方各路却连连告急。
任何一路他都不惧怕,都有信心战胜,除了金江镇无法尽快的打败,而偏偏金江军又牵制住了他的主力。
“要么分兵,要么退兵。”
皇台吉拿不出主意。
代善为皇台吉提供了两条选择。
代善此人抗压能力不强,因此退让争夺汗位,但是不代表他的军事能力不强,反而从小随着老奴征战,是贝勒中最合格的将领。
现在的大汗是皇台吉,面对压力最强的也是皇台吉。
换做旁人早就已经慌乱无措,唯独皇台吉仍然做到当众应对自如,给众人信心。
代善没有皇台吉这么大的压力,所以保持了往日的镇定。
分兵。
那么主力就会有危险。
不分兵。
后方有危险。
退兵。
同样有危险。
唯有前进再前进,打败金江镇主力,那么一切问题都迎刃而解。
“阿克敦,呼塔布,穆隆额,阿骨,隆仓,长库,场安,郎阿,阿骨。”
皇台吉是聪慧之人。
他看到了破局的点,但是需要有力的棋子。
蛮族强盛辉煌,征战各部,统一蛮族建立国家,靠的就这军中的将领。
不是自己这些贝勒,皇台吉十分的清楚。
每一名跟随父汗,如今成为蛮族顶天柱的大将,皇台吉都念到了名字。
众将面色沉稳。
“我们必须打败前面的金江军,不然我们有退回奴儿干司的危险,蛮国将不在存复。”
皇台吉起身,诚恳的看向这些人。
“蛮国不会消失,永远都会存在。”
阿克敦坚韧的说道。
他身旁的征伐一生的将领们,同样的神色坚定。
“那就狠狠打,一口气打败金江镇。”
众将领命,离开皇太极处,各回各军。
不日。
蛮族各军发动了勐烈的进攻。
随着皇台吉中军的前移,战场周边的两翼,乃至前军,都在步步前进。
金江军竟然被连连打退。
前番收复的地盘,大多都吐了出去。
蛮族各军征伐数十年,互相之间的配合,以及超然的默契,绝对不是旁人能比的。
唐清安出海八年,金江军的前身,金州军也才立军七年,扩充的金江军的多数士兵,从军也才五年,四年。
蛮族的老将领一动,其他的老将领就能明白其心意和作战思路,立马做出快速的配合。
阿克敦认为金江军的右翼,相对于来说容易击败。
金江军左翼军力太多,又有大周五万兵,就算战胜也很能扩大战果,反而击败金江军右翼。
不但可以突破防线,绕到金江军主力后方,以逼迫金江军撤退,为中军赢得大胜的机会。
彭大海却不是如此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