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1章 决战之地(1 / 2)
建安三年,秋十月
距离撤离茌平已数日,面对袁绍的步步紧逼,荀攸、臧洪等人丝毫不惧,在谷城、平阴以北,打了个漂亮的歼灭战,击溃前锋高览部,伤毙两万余人。
刘备从濮阳赶回济水防线,十分痛惜:“这一仗不该打。”
此言一出,众人皆不解
臧洪心不自安,缚双手请罪:“失茌平(济州,以至黄河防线崩溃,数月来伤亡伤亡数万人,惨痛非常,皆洪之罪也。”
“你我兄弟,如何生分何。”刘备急忙扶起臧洪,解开绑缚,转头向众人道:
“臧刺史以弱势兵力抵挡袁绍主力,坚守茌平数月,有大功于安东。这期间,我们拔掉袁术、赶走吕布,实赖臧刺史之力,实赖诸位将士之力。”
“当然,我们也要善于总结,袁绍近期改变了战略战术,用高驻塔之方式,给我方队伍造成较大损失。这个问题,臧刺史有责任,我也有责任。但功劳是主要的,责任是次要的。”
成功的经验是宝贵财富,错误的经验、失败的经验也是宝贵财富。这样,制定下一步战略、政策,才能比较容易地团结一致,而且这种一致是稳固的,经过斗争和实践后的稳固。
刘备话锋一转:“诸君伏击高览一战,歼敌甚多,孤认为诸将士打得好,有功当赏赐,着有司详细记录,尽快行赏。
孤要是批评荀攸、臧洪,说伏击高览这一丈不该打,可能很多人想不通。”
臧洪也是愣住了,这一仗是他力排众(荀攸之议,欲狠狠出一口茌平保卫战的鸟气。臧霸、董袭、陈矫等也都十分赞成,也正因为上下一致,将士用命,才能将士气颇高的高览军打得落花流水。臧洪也认为此战之功,多少能弥补茌平之失
刘备指着地图:“如果不出所料,袁绍败了这一战,将改变原本东西牵扯,中路突破之战略,主力移到西线,从荥阳、汴口、浚仪下口。
在西线决战,我方补给线将长上百余里,且数百里侧翼暴露在曹操、刘表、袁熙面前,十分不利。”
臧洪嘴角抽噎两下,深深地将头埋下去,这就是战术上的胜利,战略上的失败呀。
臧霸、甘宁、董袭、王翁等都陷入深思
荀攸无奈地叹了口气:“集中青州、海东之力,招赵云靠近濮阳,绝不是为了打一个高览几万人。而是希望通过示敌以弱,引诱袁绍二十万主力陷入河济之间。”
荀攸没说的是,可惜,臧洪为雪前耻,一力坚持反攻,臧霸、董袭、陈矫等部也都欲立功免过,积极请战,荀攸也无法阻挡。
柴火架好,半熟的袁绍却飞走,荀攸却没有沉浸在叹息,惋惜中,相反已紧急考虑下一步计划,并与刘备多次讨论,也不建议追究谁的责任,如今迅速将一点波澜收起,道:“如果等到斥候带来袁绍主力确切行动,那肯定得至少五日之后,建议立即调整部署。”
“亡羊补牢,希望为时不晚。”臧洪无奈得点了点头
刘备敲了敲书案,将众人注意力集中过来:“荀君断定、臧刺史也认可,诸君还有其他看法没有?”
“荀君之言有理,但凭大王差遣。”甘宁见荀攸坐在刘备下手,老神在在,不由佩服。为将帅者之智,在于料敌先机,出敌不意,荀攸则是将帅之谋主,之智囊。安东屡次从失败中走向胜利,荀攸的清醒与谋略,作用极大。
刘备:“既没有其他意见,孤宣布,立刻对河济防线重组:
河济水防线设前敌大营于兖州谷城,以平阴、巨野泽为左右,中军设营于东平国都无盐,后营为亢父,依旧由兖州刺史臧洪统领。
臧霸东屯济北国策应兖州、青州。
另,快马传令西线的赵云、刘焘、段煨立即从濮阳附近后撤……”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