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一回 御驾亲征(2 / 2)
有人附和道:“长老看过的那肯定稳妥了。”
那老者喝了口稀饭后又说道:“等把这些牛羊还有粮食都送到了,咱们部落要缴纳的那一份也就缴清了,到时候大家都回去也算是能安心过个年了。”
这时有人说道:“哪能安心呐!孩子们也不知道怎么样了。”
一句话让众人全都陷入了沉默。
老者抬眼看了下身边的族人。他们这些人里最年轻的也快五十了,部落里的年轻人全都被拉去打仗了,就只剩下他们这些老头子还要一趟一趟的把家里的粮食和牛羊送到打仗的地方。这个年又怎么能过得好呢?
“不是说有神人相助吗?孩子们应该会没事的吧?”过了一会儿,有人打破了这份沉默。
“可我怎么听说青铜峡的战事进展的并不顺利?”有人说道。
“不会吧?不是说在神人的帮助下,西梁军被打得丢盔弃甲吗?”
“我也听说了,好像是被一个叫大散关的地方给挡住了。还死了好些人呢。”
“你听谁说的?”
“就是上次那个……。”
众人七嘴八舌的议论着最近听到的战事。
“都别说了,快睡吧,明天还要接着赶路呢。”老者吃完饭后,打断了众人的议论声。然后找了个合适的地方,躺下后又叮嘱道:“在这里说一说就行了啊,到了别处,一句话也不许多说。”
众人都答应着。然后便收拾了一下,躺下休息了。
很快便响起了鼾声。
虽说身子骨还算硬朗。但毕竟是年过七十的人了,这一路走来,也是又累又困。见众人都睡着后,老者也终于抵挡不住困意,嘟囔了一句:“天知道这该死的战争什么时候能结束”后便也进入了梦乡。
……上了年纪的人睡眠就比较浅。睡到半夜里,老者忽然听到身边的牛羊有动静。他猛地睁开眼睛,仔细的听了听周围的声音,在呼呼的寒风中似乎是有什么东西正在黑暗中靠近这边。他赶紧招呼起族人:“起来起来,快起来,都别睡了,有东西。”
被惊醒的众人立刻警惕了起来。
“是狼吗?”有人问道。
“不知道,听动静不像。”有人回答。
“不会是西梁军吧?”不知道是谁说了一句。
“怎么可能?西将军怎么会到这里来?”有人反驳道。
等他们引燃火把的时候才看清楚,周围已经被密密麻麻的西梁骑兵给包围了。
很快,一众狄戎族人便被五花大绑的丢在了一边。
看着一群烤食自己牛羊的西梁军,有一个狄戎族人问道:“你们怎么会到这里来的?你们不是应该被困在山的那一边才对吗?”
一个领头的校尉走过来,把手里吃剩的羊骨头随意的丢在那人跟前。然后他轻蔑的说道:“那是你们以为的。算了,反正你们这些人也活不到明天了,我也不怕告诉你们,我西梁已有十几万大军悄悄地绕过了台阶山,要不了几天,你们这些杂碎们就会知道什么叫做死无葬身之地了。”
说完还往那人的脸上啐了一口痰,然后就笑着转身又吃肉去了。
被捆在地上的汉子们都从彼此的眼神中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而那些西梁骑兵们在吃饱喝足后,就围在火堆旁呼呼的睡大觉去了。
天将黎明时。骑兵们还在沉沉的睡着,就连负责值夜的人也蹲在那里,抱着脑袋打起了盹。这时一个狄戎族人用牙齿帮同伴解开了绳索,被解开双手的汉子立刻帮同伴也解脱出来。很快的,所有的狄戎族人都摆脱了束缚,只是还没等他们悄悄的跑出几步,就被发现了。
“鞑靼们跑了,鞑靼们跑了!”值夜的骑卒大叫起来。
“快!分头跑。”年长的老者向族人们大喊道:“不要管我,快跑!”
只可惜,两条腿的人怎么可能跑得过四条腿的马?没过一会儿,一众狄戎族人就被骑兵们追上,被杀了个干净。只有一个人因为逃跑的时候偷了一匹马,这才侥幸逃出生天。
骑兵们追了一段路后便放任那人离去了。
看着那名狄族人越跑越远的背影,一个骑卒向身边的同伴问道:“就这么放他走了?”
身边的同伴回答:“不然嘞?我们不就是要放他走的吗?”
那骑卒望了同伴一眼,然后一脸明白了的表情,点头道:“对,没毛病。”
“走吧,回去复命啦!”两个人勒转马将向来路而去。
砾谷关内。狄族大军的新首领刚到任没几天,就碰上了缺衣断粮的情况。这件事发生的毫无征兆,突然之间,大军的粮草后勤就断绝了。前几天还发生了军营起火的事情,把所剩不多的粮草也给烧了大半。几十万的大军没了后勤补给,这可是一件顶重要的大事。这位新首领已经连发几道信函催促粮草了,但全都石沉大海,毫无音信。今天要是再没有粮草送来,将士们可就全都要饿肚子了。
这会儿,新首领又在写催促粮草的信函。正写到一半,有侍卫进来禀告道:“头领,有一批负责押送粮草的人来了。”
新首领闻言大喜,他放下手里的笔,问道:“来了多少人?送来多少牛羊和粮食?”
那知道那侍卫犹豫一下后说道:“来……来了五十多号人。粮食没有,只有他们自己骑的三十多匹马。”
“什么?”新首领难以置信道。
他说着就起身向屋外快步走去,他要去看看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院子里几十个衣衫破烂,狼狈不堪的人正站在那里,有几个人甚至还挂了彩。还不等他问清楚到底是怎么回事,就又有一个浑身是血的人被带了过来。
那新首领于是转而问道。:“你又是怎么回事?”
那人便把自己遇到的事情一字不落的向新首领说了一遍。末了,还不忘把西梁军的人数多加了几万。
那首领听后面色微变,又转头看向先来的那几十号人。:“你们呢?”
“虽说有所区别,但大致上也是这样。”有人向他回答道。
那首领闻言,彻底压不住火气了,他大怒道:“那边负责盯梢的人是干什么吃的?敌人过来这么多人马,他们竟然毫不知情。每天传来的消息都是谁发送的?”
“你们几个各带一支人马,速去探查。”
跟在首领身后的几人应声离去。
在几名手下离开后,那首领一回头又看到了院子里的一众人。一看到这些人,就让他不由得想起了这些天来发生的一系列事情。于是他没好气道:“你们还站在这里干什么?还不下去处理一下伤口,然后去仓库把剩下的粮草领出来一半,送到蘑菇岭。”
一群人连忙领命离开,生怕走的慢了,再被首领往自己头上发一通无名之火。
出了院子,只有那后来的汉子要去处理一下伤口,其他几个身上带血的人都说伤的不重,自己处理一下就好了。等那汉子离开后,这些人便往另一个方向离开了。
西梁军出现在台阶山外并截断粮草的事情,很快就在砾谷关的军营里传开了。一开始,军营里的狄戎族人还没有多大的反应,但傍晚时外出探查的人马带回来的两个消息,让军营里一下子炸开了锅。
羊趾道外负责监视的人马全军覆没了。这几天从那边传来的消息全都是假的,全都是西梁军冒充的。
西梁军劫掠粮道的事情都是真的。
尽管高层严令封口,但这件事情在军营里还是一传十十传百的传开了,而且越穿越邪乎。为了平息传言,稳定军心,保证粮草的供应,新首领专门抽调了十余万兵力,沿途保护运粮的队伍。这些兵力占到了青铜峡内狄戎族总兵力的三分之一。可就算是这样,也没能阻止军营里的风言风语。
而此时的蘑菇岭外。一支百余人的队伍押运着七八十辆牛车来到了关口。车上装的全都是军营里急需的粮食,还带来了许多的牛羊。除此之外,他们还带来了西梁军截断粮道的消息。
砾谷关里发生的事情在蘑菇岭再次上演,并且演变的更加迅猛,只用了半天的功夫,就传遍了军营的角角落落,弄得整个军营里全都人心惶惶。
入夜后,两个值夜的军卒还在角落里小声的说着白天军营里传开的事情。而此时的大散关,十多万大军早已倾巢出动。
山下是万物萧瑟的深秋。而山上的夜风就要更加冷冽上几分。夜深之后,地面上已经结上了一层厚厚的寒霜,寒风中守关的军卒们也全都安静了下来,只剩下呼呼作响的风声,让整个天地都显得更加的静谧了。只是在这份静谧之下,却隐藏着一份肃杀之气。
午夜过后,铺天盖地的喊杀声突然间响遍了整片山野。西两军发起了反攻。
从睡梦中被惊醒的守关将领大喊道:“来人,发生了什么事?”
一名侍卫推门进来,伏地禀告道:“禀将军,是西梁军突然打过来了。”
“啊?他们难不成是吃错了药吗?”在这位负责看守蘑菇岭的将领看来,西梁军此举无疑是自寻死路。他接着吩咐道:“拿我的兵器来。”
那将领说着便越过跪在地上的侍卫身边向外走去。
“扑哧”一声。兵器确实是给他了,只不过是穿过他的胸膛递给他的。
把将领猛地身躯一震。缓缓的转身,借着屋里昏暗的烛光,这才看清了对方的脸。这哪里是自己的侍卫,分明是一张陌生的面孔。只见那人抬手在脸颊处轻轻一揭,那将领立刻双目圆睁,这张脸他太熟悉了,他的画像早已传遍了每一个部落。
“杨笑……。”那将领最后从喉咙里挤出来两个字后便倒地身亡了。
原来,自那日在西梁城内与众将士商定好计策后,杨笑便率领五千轻骑,趁着夜色悄悄的出了西梁城,然后从羊趾道出了台阶山。
五千骑兵,再加上原本驻守羊趾道的守军,一共一万余人。这一万多人马趁着夜色,将羊趾道外的狄戎族人来了个一锅端。然后利用他们留下的信鸽,按时向砾谷关的守军报送一切正常的假消息。同时派出人马沿途截杀敌人的运粮队伍。
由于狄族人一路势如破竹,打的西梁军毫无招架之力,他们于是就认为台阶山外,一切尽在掌握,没有一个西梁兵可以过来。于是,负责运送牛羊粮草的队伍也就没什么人来保护了。这些毫无保护的队伍很轻易的就被西梁军给拿下了。有了粮草、牛羊和马匹,步军也能骑上马出去截粮,再加上源源不断的有人马通过羊趾道补充上来,没几天,通往青铜峡的粮道便被西梁军给截断了。
大军出征,自身所带粮草根本维持不了几天,全靠后方的补给,士兵们才能吃饱肚子。没了粮草,军心就会不稳。这时候,杨笑带着几十个军中好手,经过乔装打扮后便登场了。于是,也就有了接下来发生的事情。
杀掉敌人的将领后,杨笑起身来到屋外。早有几十个人影等在院子里。其中一人见杨校出来,便上前道:“将军这个院子里的人已经全部解决干净了。”
杨笑点点头,然后挥手带领众人向院外走去。
失去了统一指挥的狄戎族人,面对西梁军的突然进攻,显得非常吃力,场面一度混乱不堪。就在这时,杨笑带着五十多名死士冲到了关门下。看守大门的狄戎族人还没弄清是怎么回事,就全都被砍翻在地。
蘑菇岭上的关墙依山而建,本来就是用来防御族人的,面对从北方过来的敌人,自然是易守难攻,而面对从南边过来的西梁军,却变成了易攻难守。此时关门大开,让本就不富裕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
在杨笑的率领下,西梁军一口气打过了砾谷关,在草原上追击敌军三百里,大胜而归。
圣京城内,奉天殿上。皇帝武昭龙袍冠冕,端坐在龙椅中,听着百官禀奏各处战况以及各项筹备进展。
“启奏陛下,东安王与北静王的第一批兵马已到达二山关下。大皇子,还有李伯通、马致远等人率领的兵马已先后进入西梁境内。南越王也已平定了西南叛乱诸族,不日便可对藩族境内发动进攻。还有各路大小诸侯,各处州府所调集的兵马多半也已集结于圣京城外。其余兵马也可在一旬之内陆续抵达。”
“启奏陛下。各地所筹钱粮已完成逾七成,剩余三成相信可在本月之内完成。除此之外,还有各路商会富豪额外捐献的钱粮尚在统计之中。”
“陛下。兵部要求的盔甲、兵器等军械都在加紧赶至修复当中,目前进展还算顺利。加上立秋之前赶制出来的军械,军备仓库中所储备的军械已有大半可用。”
“……。”
朝廷的各项备战事宜,之所以能进展顺利,很大程度上还是多亏了前半年的内战。正因如此,各地的军备其实早已展开的差不多了。但也正是因为这场内战,才让异族有了可乘之机。这个大概也可以算得上是祸福相依了吧。
皇帝武昭听着各部官员汇报上来的内容,时不时的点头轻“嗯”一声,看上去似乎还算满意,但他的脸上并不见多少喜色,反而还透着淡淡的愁容。西梁境的战况虽然相对的有所缓和,但总体上的形式却极不乐观。也不知道等朝廷一切准备就绪后,西梁境还能剩下多少地方。
就在各部官员正在一一汇报各自所辖事务的进展情况时。一声急促的叫喊声从殿外传来。
“青铜峡八百里里加急!青铜峡八百里里加急!……!”
这段时间以来,西梁的战况牵动着朝堂上每一个人的心。每一次战报传来,都让人揪心不已。只因这些传回来的战报绝大多数都是坏消息。
一名疲惫至极的传令兵被四个侍卫抬进了大殿。那传令兵的腰间插着一面金地红字的三角令旗,手中的竹筒上,封黄泥贴红签,上面还有三根白色羽毛。
在周王朝军报中,八百里加急、金地红字的三角令旗、红色的封签,都代表着最紧急的军报。沿途驿馆必须全力支持,第一时间放行。持报人必须面呈皇帝。各路人员胆敢阻拦者,诛灭三族。而上面的羽毛数量则代表着等级不同的消息。三根白色羽毛代表着决定战争走向的好消息。反之,如果是三根黑色羽毛的话,那就是大大的坏消息了。
什么样的好消息才会用上这等最高级别的军报呢?要知道,就连西梁城得以解救的消息都没有用到这个级别的军报。而前几次用上这个级别的军报,无一不是黑色翎羽。
皇帝武昭一见是此等白色军报,立刻起身“噔噔噔”的从玉阶上走下来,亲手接过那只竹筒。
接过竹筒,皇帝武昭的手都不由得有些微微颤抖。撕掉封条,拆开封泥。打开竹筒的盖子。皇帝武昭拿眼睛往竹筒里一瞧。
之所以会这般紧张,是因为这样的军报除了级别是真的外,里面的内容却不一定是那三根羽毛所代表的。有时候为了稳定军心,会故意把坏消息伪装成好消息。
竹筒内,一卷黄色的信笺静静的躺在里面。
“黄纸金笺。是前方大捷的好消息无疑了。”皇帝武昭悬着的一颗心终于落地了。
展开信笺后,当看到那行“西梁虎威将军杨笑谨呈我大周圣皇帝陛下捷讯”的字迹后,皇帝武昭的脸上便不由的有喜色浮现。他越往后看越是高兴,看到后来竟是不由得哈哈大笑起来。
“青铜峡大捷,杨将军追敌三百里,大胜而归。”皇帝武昭。大笑着宣布道。
朝堂众臣本来就被这封情报吸引了全部的注意力,心情也不由跟着起起落落,现在听到皇帝亲口宣布前方大捷的消息,众人立刻伏地叩拜,高呼:“陛下洪福。”
皇帝武昭,大袖一挥:“传旨,朕要御驾亲征!”
到底这一封捷报对大周王朝来说意味着什么?西梁境的战况又会迎来怎样的转机?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