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0章累(1 / 2)
周亚伦接到电话,知道媳妇已经在医院里面生产了,激动的不知所措。
一边是欣喜他的孩子马上就要出生了,另一方面又担心韩雪的安危,毕竟,韩雪年龄摆在那儿。
四十五六的年纪,说夸张点,已经是奔五的人了,现在怀孕生产且又是双胎危险指数可想而知。
挂了电话,平复一下心情,立马又拨了个电话出去,交代一翻,便匆匆的想往火车站赶。
只是车开到半路,他又让队员小李改道:“先送我去三建那边。”
“队长,嫂子在医院生产,你不是急着赶去省城,这是去哪?”小李嘴上表示疑惑,但动作上不慢,方向盘一转就拐进了通往三建的马路。
周亚伦揉了下太阳穴,解释道:“我的家人从乡下送了几只老母鸡上来了,养在三建那边的小院里,我想带去省城给你们嫂子补身体。”
“哦,那是该带过去,省城离我们这里说近不近,说远也远,等你到达省城,嫂子肯定已经平安生产了,你提着这几只鸡过去正好派上用场。”
小李有点话痨的潜质,一路上边开车,边随口聊着,对周亚伦来说,算是起到了安慰的作用。
听了他的话,周亚伦确实心里的担忧减轻不少,算算时间,等他到达省城,韩雪可能早生了。
心里只能祈祷韩雪生产顺利,母子平安。
到小院顺利将几只鸡带上车,坐最近的火车到达省城也是到了晚上九点多了。
周亚伦人生中,第一次遇上这种事,而且老婆还不身边,这更让他心慌,一路上急得他嘴里起了燎泡。
等到达医院时,他就像是水里面捞出来的人,浑身汗湿。
韩雪上午送进医院,可能是生过两个孩子的原因,这一胎虽然是双胎,但仍然十分顺利。
进产房两个小时多一点就将两个孩子顺利的生了下来。
当听到病房里传来一声高过一声的婴儿啼哭,站在产房门外的项一森和俞晴都松了口气。
孩子生下来了,没过多久,韩雪被推了出来,两个宝宝被两个卫生员抱着送了出来。
一起回到病房,安顿好大人,俞晴才有机会认真打量两个襁褓里的婴儿,皮肤皱皱的,红红的,不好看也不难看。
特别是她们蠕动的嘴唇,让人看了心软不已。
俞晴到了点温开水,抱着两个宝宝轮流喂了一次水。
韩雪经历生产,时长不算长,现在躺在病床上精神尚可。
她侧头看着俞晴给两个孩子喂完水,虚弱笑道:“这一次终于实现了我生闺女的愿望,还一次生了俩,我这一生算是凑成了两个好字,人生圆满了。”
中午项一森确认产妇和宝宝都平安后,才开着车回家炖鸡汤。
庄园里今年自己养了不少鸡,全都关在阮家的地皮上,起码有几十只,现在长大了,正是可以杀来吃的时候。
韩雪对此事心里一直很感动,她知道俞晴这是养来特意为她做月子准备的。
项一森一回到家,就撸起袖子杀鸡。
秋婶提着一壶开水出来,心里惦记着在医院里的产妇,便问:“项总,太太生了?”
“嗯。”项一森将鸡杀了,接着烫鸡毛。
“生了男孩还是女孩?还是一男一女?”
“两个女宝宝。”
秋婶挑了下眉,忙道了句恭喜,便匆匆忙忙的去准备中午带去医院的东西。
周亚伦找到病房的时候,韩雪已经睡着了,宝宝也在睡梦中,只有俞晴坐在走廊里洗尿片。
“晴晴,你婆母现在怎样?还好吧?”
俞晴听到声音一抬头见是周亚伦过来了,笑着招呼他:“周叔,你终于来了,我婆母还好,就是生产时身体元气有点亏损,之后月子里慢慢调养回来便好。”
周亚伦搓了下手,知道韩雪平安,他这会儿便想知道宝宝的情况。
俞晴不等他问,就自己先开了口:“两个宝宝也很健康,你放心。快进去看看他们吧。”
“欸!”
周亚伦怀着激动又兴奋的心情,放轻脚步进了病房。
病房是阮修华利用人脉弄到的单人间,病房里安静的只余下几道呼吸声。
听到韩雪舒缓而沉稳的呼吸声,周亚伦便知道她睡得很沉,认真打量她的面色,还算好。
这才放下心来去看旁边床上躺着的两个小宝宝。
两个小宝宝闭着眼睛,抿着小嘴,正呼呼大睡,露在衣袖外的小手偶尔还要动一下。
软萌萌的,非常可爱,就是皱巴巴的,想来长开后一定非常好看。
周亚伦盯着她们眼一眨不眨的,面前两个孩子与他血脉相连,这种感觉很奇妙,无法形容。
他伸手摸了一下她们的小手,见俞晴已经将尿片晾好,这时才想起问孩子们的性别。
“晴晴,他们是男宝还是女宝?”
“噗嗤!”
俞晴忍俊不禁,当爸爸的终于反应过来关心是儿子还是女儿了。
突然,她不想这么直接告诉他,调皮的眨了下眼:“你猜,猜中有奖!”
周亚伦咽了口口水,这事怎么猜?
不过,他瞥见她们穿着的衣服时,一套粉色一套蓝色,“难道是龙凤胎?”
进来测体温的卫生员听了这话,轻笑道:“这衣服是你们事先准备的,在医院光看衣服可猜不准。”
“啊,不是龙凤胎,那是两个闺女?”周亚伦最想要的是龙凤胎,次之便是两个闺女。
“嗯哼!”卫生员将体温计夹在两个宝宝的腋下,点了点头:“恭喜你猜对了!”
“真是两个闺女?”周亚伦惊喜的看向俞晴求证。
俞晴失笑的点头:“恭喜你答对了,奖励你两件小棉袄。”
周亚伦见自己猜对了,开心的又摸了一下两个孩子的小手,一下家里添两闺女,下半生他一定要好好保养自己的身体,他还陪着孩子们长大呢。
等孩子看够了,周亚伦关心起其他的事情来。
“一森,已经回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