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公审家务事(1 / 2)
总管府是庆州最宏伟的建筑。
正面对着庆州最大的一条街,正阳路。
这是长安途径庆州前往西部唯一的出路。
官府背后是这座城市最繁华的商业街,大到牲畜车马,小到针头线脑,应有尽有。这里跟长安城差不多,几乎跟大唐往来的所有国家的商人都在这里有商铺,或者跟这里有商贸往来。
左边的巷道叫府西巷,就是昨天晚上郑冰瑶开车进去的巷道。右边的叫府东巷,是庆州府官兵驻扎的地方。
庆州总管府跟其他地方不一样,军政不分家,都是知府事负责。
于是黄进迁就成了这座城池一手遮的人物。
当衙役敲着锣到处宣扬知府事亲自断案,还是自家的家事时,众人以为听错了,还有人拦住敲锣的衙役问究竟。确认真是黄进迁自审家事,所有人的八卦情结一下子就被激活了。
商业街的老板们大都决定关门歇业一上午。
这片区域从来没有这么热闹过。
庆州府的平民百姓向来对官府敬而远之,好多本地人竟然以前还有没来过这地方。
大堂里面本来是容不下那么多人的,可外面的广场虽大,人声嘈杂会影响堂审。
黄进迁通过杜二问过郑冰瑶,她就想了一个办法,让庆州城的名流乡贤进入大堂。
其他民众就在大堂外面,这需要总管府的师爷随时把双方的辩词及时出来告知外面的民众。
民众有意见可以表达,再由师爷转告给里面的官员和旁听的人。
黄进迁没有反对,当然也不敢反对。
郑冰瑶并没有按照知府事的安排坐到公案上面去坐,而是站在门口。太子、魏王、张顗还有杜二、翠儿、黄玉娇跟她站在一起。
陈世武、杨文箐也在不远处。只不过,为了避嫌,没有跟他们站一起。
本来陈佩仪上堂需要跪的,林朝烟代表大唐报馆提出,“黄知府事,原告身上有多处伤,能否不跪?”
黄进迁想也没有想当即同意。
一切都是按照正常审案的程序进行的。
庆州总官府的师爷喊了一声:“升堂——”
三班衙役从后门出来,齐声喊:“威武。”
黄进迁穿着官服出来一个人坐在公案上面有些慌张,因为下面不光有汝南公主,刚刚听捕快们说太子魏王也来了,此时就在下面。
这对于一个地方官来说压力之大是可想而知的。
不过他还得正常判案,不然的话照昨晚上的架势,那刁蛮公主说不定真敢杀人。
“堂下何人?速速报上名来。”
他颤抖的手拍了一下惊堂木。
“民妇乃庆州总管府知府事公子黄玉郎的原配妻子杨佩仪,今天二十有一,家住总管府后宅。”
这一句话就让黄进迁脸色红一阵白一阵。
“所告何事?口述还是递诉状?”
“因为没来得及写诉状,民妇选择口诉。今日状告黄玉郎喜新厌旧,迎娶二房乔氏之后,视大房为下人。不,连下人都比不上,动不动就拳打脚踢。这二房乔氏仗势欺人,还逼迫大房为其倒尿壶,洗衣服。稍有不从——”
黄进迁听不下去,赶紧拦住:“此乃家事,岂能在公堂之上张扬。正所谓清官难断家务事,这事还是回去关起来门来自行解决去吧!”
陈佩仪还是没见过大世面,一下子就不知道怎么说了。
林朝烟赶紧站出来说话:
“黄知府事此言差矣!这陈佩仪不光是你们家的人,也是大唐子民。当今圣上爱民如子,知府事乃朝廷命官,亦是庆州父母官,此等言论着实轻率。”
现场的旁听席里面有一位老者不明白林朝烟是什么样的角色,就问:
“这位女子言辞犀利,请问是原告方还是被告方的人?”
“回这位长者,小女子是大唐女记者林朝烟。前不久当今圣上下旨命汝南公主创办了有史以来第一份《唐报》,为民众伸冤开辟渠道。小女子就在《唐报》当差,担任女记者。记者职责为调查记录伸张正义。”
那老者可能并没有完全听明白记者是干什么的,但圣上下旨是听明白了,于是不再多言。
“那本记者继续发言,陈佩仪虽已嫁给黄家,但她依然是大唐子民,应该享有正常生活的权利。其次,她又是爹娘的女儿,父母视她为掌上明珠,却遭人凌辱。这也要牵涉到另外一个家庭的幸福,已经不再是黄府的家事。”
师爷把这些话传到外面,也从外面带回话来只是一时不敢说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