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69 亮相(1 / 2)
常洵这里实行参谋制定作战计划,与对部队进行训练、后勤、纪律等全方位管理,军事主官的作用主要是决定,这个决定也将充分听取参谋、下属意见,所以相比此时主将一言堂在战术、布置等方面犯错的可能性大为下降,军队的同心度也高太多。
正是如此郑家令转为军职与此时文官指挥军队区别极大,并非是说文官充任主帅就不如武将。因为文官担任主帅只是作出战略战术选择,这方面主要是了解敌人与自己的优劣作出最好的选择。
特别在文贵武贱时代武将的文化普遍较低,这方面的能力大多数确实是弱于有民政管理经验,有熟读史书、兵书,比武将知道更多许多倍历史典故加持的文人。
但文人充主帅的最大的不足在那里?这就是太多读书人科举出身根本无力博览群书,反而觉得自己比武将博古通今自以为是,他们才是真正纸上谈兵却不通实际的中二。
但也会有一些文人逐渐从实践中成长为合格主帅,只是那个代价有点大。如之后辽东虽出现了一些文人合格主帅,但也是不断因有不切实际文臣瞎指挥才让局面一步步恶化到不可收拾。
还有常洵这里由文转武也是要进军事方面培训班学习的,因而担任军事主官又有同样进行培训甚至是实战的参谋辅助,与文官靠几个靠谱或不靠谱的幕僚谋划肯定高明许多。
因为文臣本人再有军事直觉、谋略,他的幕僚也一样,这时的主帅与三国时主帅还是有区别的,那时大多数主帅对军队是直接控制的,到宋明主帅谋划再好武将执行打折扣好一点达不到设计目的,搞不好自己也会身败名裂。
正是如此郑家令转为军职时间不长却对带领入川支队取得胜利信心实足,而且入川支队外人一听士兵大多数入伍只有三四个月,属新编菜鸟。
可实际上不仅武器有代差,姚福、方家义及一些参谋及连排班长参加过实战,不少人来此为了通过实战回去提职的,所以比不上警卫营、试验营、陆战队,接下来就是它了。
不过郑家令在常洵这里干了许多年还属于最高层次的三四十人之一,于大明官场还是素人,什么规矩也不懂。好在他有中旨所以直达李化龙行辕,而李化龙这里也不可能刁难或拒见。
只是见到了李化龙三人以军礼,即三人马靴一碰立正行举手礼向李化龙报告,并环圈向左右两侧官员致敬时让李化龙,及其他在坐官员大皱眉头。
虽说他们早知道入川支队的一切,对常洵创制出这一切觉得能力很强才干超人。可常洵超人才干越大在座文官越不安,因为这意味着可能第二个朱棣。。
其次常洵创制的一切在他们中大部分人看来有些沭猴而冠,至少也是背弃祖制离经叛道。只是李化龙还看到这一切在军中有可取之处,其他在座文官都是只有厌恶与极度厌恶之分。
郑家令却不管他们的感受,也早知道这些文官并不会友好,武将也一样不可能站在自己一边。这乃是出发之前常洵给他们分析过,也制定了何以应付原则。
所以敬礼完先取出万历中旨呈上,那乃是万历让常洵派兵而非私行的证明。次呈上的为常洵的命令证明他们是常洵派出来的,而非军队、军官冒名行动。
李化龙当然已经从早几日驿传文件知道此节,入川支队这队伍如此特殊别人也冒不了。验看一下属于手续看过还了回去,就说:
''皇上让福王派人助战,福王殿下闻风即行乃急公勇任。此时正在布置,休息养精,不日会军议安排,贵部至时随行助威。''
''督帅且慢,督帅安排回护之意殷切,让支队上下咸感德仁。然支队出发之时殿下有言,此行必如救火冲锋在前,故向督帅请战愿为先锋,赴汤蹈火决不推辞。''
''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