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60 布置(2)(1 / 2)
常洵在淡水召开干部会议,将近期最重要的事布置下去后又离开了淡水。但他这时离开并非去中左所的,那怕这时有和兰人的船到了中左所一要求购买常洵这里出产的骨瓷、玻璃镜子、钟表、火油灯、白糖等商品。
其二他们欲让常洵一起去攻打吕宋,对此常洵的回答是贸易可以,可不可能帮他们去对付西班牙人的。因为驱逐西方殖民者,恢复大明在东南亚、南洋的政治、经济、文化主导权虽然为常洵的目标之一。与一个殖民者合作对付另一个则不必,几年内他就会动手的。
为什么几年之后乃因为此前人口基础不足,此时他必须先顺利接班。此后通过一步步改革逐渐将大明各省一个个掌控起来,驱逐西方殖民者重建东南亚、南洋格局只能初步稳住大明局面,与移藩同时进行。
本来还可能迟一些,可是藩王移封也是改革中要解决的一个大问题。主要是每个藩王都有上万顷良田,那些土地加起来不是小数,加上皇族人口超百万,这方面流失的财政收入与年薪成占大明支出最大头的三个中一个。
朱元璋在处理皇族上的办法并不好,一下退步了好几百年。因为藩王有大量封地汉人政权要上溯几百年才有。当然他从元那里学来的糟粕并非一件,如那个''衣冠禽兽''的官服补子劳民伤财啊。
还有官员出行鸣锣开道排场也太大了,一个县官四人抬轿,前呼后拥起码十几个人干什么?在常洵这里干部制服都是中长衫,如此比较稳重又方便。
出行常洵在虽灵山岛主要是步行,远一些坐马车。随行一个排警卫并不敲锣,也没有肃静、回避牌及绣了官位品级的旗,而这旗有些官员兼职多有十几面也不罕见。
在淡水常洵也是乘马车,而陆继兴他们一样乘马车或步行,只有几个宦官出身的官员乘二人小轿可也不备锣、牌、旗。当然护卫人员也是有的,可是大多数人只随带二到四个。
话跑偏了,反正藩王乃朱元璋一相情愿,可惜后面皇帝、臣子都认为这个东西不大好。于是建文削藩不料太没有技巧了,如小孩子挥大刀藩王削掉了软桩头被硬桩头反震震死了。
而朱棣从藩王中来成了皇帝一样要削藩,他削藩有实力支撑下手也没建文那么狠,就是如对付螃蟹留两条小脚,活着动不了更无害。
只是他没有彻底削藩,也没有放弃朱元璋将皇族包养起来的规矩,他那时还好到万历当皇帝为皇族开支及因此流失的财政收太大了。
对此常洵肯定不可能继续下去的,正常情形下只能将藩王、郡亡、公侯伯等封地全部收回,让皇族中绝大部分人自己去挣饭吃。如果不如改革每个皇子封地几万顷良田,这大明的土地还真是减少太多。
好在这时候无人土地很多,大明人口减少一些也没什么问题。如此将他们如移民一样转移封在南洋岛屿一来不那么绝情,有条件却简单地将所有的藩王、郡王土地剥夺走毕竟有些过分了。
因为他们中不少人一开始由朱元璋封出去的,当时他们手中有军队,对地方有管理权甚至是成为一军主帅征战,朱棣就是其一而已。
但朱棣以藩王成了皇帝那些藩王一切权都没有了,兵仅剩下一些警卫力量,连出个城也是要先申报有过硬理由才行,被后世人认为在养猪。
这样的生活很难说好与不好,或许大多数人会选富贵闲人的。但相比之下常洵将他们移封出去基本上可以保持他们的收入,当然初期肯定会担心一些问题的。
比如移封那些藩王会担心那些岛屿是否适宜人居住;有足够的耕地;朝廷答应的移民会否兑现;自己管理如别人打过来朝廷会否派兵帮助;各种物资是否可从朝廷获得;朝廷补尝会否足额。